微型链式拖拉机鉴定材料(修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型链式拖拉机鉴定材料(修改).doc

WYT-8.5-1型 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 鉴 定 材 料 负 责 人:秦伟良 完成单位:山西卓里集团 临猗机电器材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 WYT-8.5-1型 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 技 术 任 务 书 JR 山西卓里集团临猗机电器材有限公司 二○○八年十二月 WYT-8.5-1型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 技 术 任 务 书(JR) 1 任务来源 通过对本地区及陕西、河南、山东、甘肃、新疆等地的调研,有250多万农户从事苹果、梨、枣、柿子、葡萄、杏等园林作业;90%以上的果农采用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目前,全国生产这种机械的厂家极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许多果农或从事园林作业的农民朋友迫切需要这种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而且国家对购买农机具的农户又给予一定的补贴,这项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经集团领导批准,由机电公司承担设计、研制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任务。我公司接受此项重任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策划,从上到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决心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长寿命、适用各种林园作业的耕作机械,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帮助广大果农脱穷致富,为山西经济腾飞贡献我们的力量。 项目研制属于自选项目。 2 使用要求 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主要面向广大果农及林园作业,本机有牵引功率大,耐冲击、不怕颠簸、越野性能好、外形美观大方、小巧玲珑、遥控无级变速、操纵灵活、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3 设计指导思想 微型遥控链式拖拉机的设计要重点考虑广大果农的使用要求,既要保持产品高度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更要解决果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集思广义,研究论证多种方案,择优选取,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保持产品的连续性。主要要求如下: (1)贯彻国家和省地有关安全的标准、法律和法规。 (2)尽可能地采用标准件、借用件、通用件,提高标准化程度。 (3)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4)配套选择有质量保证、信誉度高、生产稳定的企业。 (5)尽量采用成熟的结构、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维修方便。 (6)设计既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又要考虑降低成本,做到物美价廉,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7)设计时整体布置合理、外形美观大方,可配套多种动力。 (8)要突出卓里集团的产品坚固耐用、质高价廉的特点,对果农有强大的吸引力。 4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指标 型 号 WYT—8.5—1型 驱动桥型式 半浮式 主动链轮中心距(mm) 674 外型尺寸(长×宽×高)(mm) 2130×850×680 配套发动机型号 CFZ12(EMZ192A) 配套动力(KW) 8.5(7.35) 最大牵引力(N) 3100 旋耕耕宽(M) 0.7~0.95 旋耕深度(CM) 10~12 碎土率(%)(土壤含水率15%~25%时) ≥50 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率15%~25%时) ≥50 档位 传 动 比 前进速度(Km/h) 刀齿转速(r/min) Ⅱ档 16 1.3~3.4(无级变速) 倒档 21.943 1.676 旋耕 2.15 290 最小转弯半径(m) 840mm(测)(不含农具) 最大爬坡角度(°) ≤18 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亩/H)(旋耕) 1.5~1.7 油缸最大提升力(Kg) 310 遥控距离(m) >50 离合器型式 三槽,双片,常接合,干摩擦 变速箱型式 “3+1”组合式,圆柱齿轮传动,密封式箱体 制动器型式 制动蹄直径φ130 双蹄 内胀鼓式 使用质量(KG) 455 5 设计依据 (1)GB/T15832-2007《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通用技术条件》 (2)GB/T15832-2007《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 (3)GB/T18447.1-2001《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安全要求》 (4)农机设计手册 (5)机械工业最新七项基础标准等有关技术标准 6 设计计划 (1)2008年3月完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2)2008年4~5月完成产品图样设计任务; (3)2008年6月完成样机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 (4)2008年7月装配首台样机并进行试验及改进工作; (5)2008年8月中旬完成产品鉴定所需的全部资料;并通过检测验收; (6)2008年8月下旬通过产品鉴定会议; (7)2008年9月开始小批量投产。 7项目分工 (1)项目负责人:秦伟良 (2)技术负责人:杨 波 (3)整体设计:刘根海 秦伟良 杨 波 (4)变速系统设计:刘根海 董永灵 杨 波 (5)机架及行走系统设计:董永灵 闫晓峰 (6)操纵系统设计:张晓峰 王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