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pium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
opium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
摘要:opium一词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翻译并解读 opium对于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opium”这一论述,对于中国崛起背景下,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鸦片,术语,翻译,文化语义
中图分类号:N04;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3-0034-03
1.“opium”的历史文化语义
马克思于1844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opium)。” [1]这一著名论断被简化为“宗教是精神鸦片”,长期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由于历史上两次臭名昭著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以及“鸦片”作为毒品广为人知,在近现代社会,“鸦片”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几乎就是“罪恶毒品”的代名词。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这个著名论断前后文语境理解不够全面,进而存在很多误解,多数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opium”就等于说“宗教是罪恶毒品”。这一认识对中国各个阶层的影响甚为巨大而深远。
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逐渐认识到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这一论断,希求突破长期以来束缚宗教发展的禁区。
20世纪70年代末,围绕着马克思“宗教鸦片论”爆发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宗教哲学论争。因这场论争肇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宗教学会罗竹风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继安、吕大吉等人,故被称作“南北战争”。也有人根据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而将这场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大论战戏称为“第三次鸦片战争” [2] 。
在这场论争之后,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学术讨论还在继续。其主流观点是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基础上,认为该论断揭示了宗教最根本属性,科学阐明了宗教本质和社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界观的基石;同时,也强调要遵循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宗教本质。
马克思“宗教鸦片论”成为无法避绕的一个命题。时至2011年6月,很多学者还在呼吁宗教要“脱敏”,因为“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灵性资源和精神表述,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其代表性意蕴和核心地位。宗教在当代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仍处于边缘,人们对文化是否应涵括宗教内容也慎之又慎、极为敏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人们在经济上‘脱贫’、文化上‘脱愚’和精神上‘脱敏’的过程。如果宗教不能达到真正‘脱敏’,中国社会的和谐构建则很难完成”[3] 。
2.历史文化差异与opium的解读与翻译
认识马克思“宗教是opium”论的关键点在于应充分考虑到opium因不同时代背景与文化差异而导致了不同解读。
首先,文化的时代差异导致了opium的不同解读。关于这点,最早也有学者指出:“就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来说,鸦片是药用的镇痛剂,医生对病人没有真正有效的疗法时,便以鸦片来缓解病人的痛苦。1985年5—6月间,美国科学哲学家罗伯特·S.科恩教授来华讲学时,也涉及这个问题。他解释说,在马克思写下这句话的时候,鸦片是一种贵重的止痛药,穷人用不起,穷人有苦痛就转向宗教,寻求解脱。这同后来视鸦片为毒品有一个时代的差距。”[4]
类似opium的如warfarin,汉语音译为“华法林”,适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或作为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但很少有人知道, warfarin早期为抗凝血型杀鼠剂,曾在全世界广泛使用,俗称“灭鼠灵”,其作用方式是进入鼠体后表现抗凝血作用,使鼠体内出血而致死。现在也没有人会认为其为“老鼠药”而加以舍弃。
其次,文化的民族差异,也导致了对opium解读的巨大差异。opium最初在明朝曾作为珍贵药物被列为藩属“贡品”,清初逐渐传至民间。因其易吸食上瘾,1729年雍正皇帝明令禁止,此后多位皇帝一直强调禁烟。19世纪,英国商人为弥补中英贸易逆差,从印度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最终导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沉沦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痛苦深渊。国人对“鸦片”深恶痛绝,“鸦片”一词基本等同于“罪恶的毒品”,反而很少关注其作为“镇痛剂”的客观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5]也认识到这一差别:opium,作为毒品时译为“鸦片”,作为镇痛剂时译为意义相对较为中性的“阿片”。
阿片:从尚未成熟的罂粟果里取出的乳状液体,干燥后变成淡黄色或棕色固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