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
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 ,其中心文化区是太湖、钱塘江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七千年间 ,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沧桑巨变 ,楚败越以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 ,秦灭越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沛,农业极为发达。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这里。到明清时期,沿海的地理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城市极为繁荣。以“吴侬软语”为特征的吴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构成独特的语言文化系统,强化了这里的区域文化特征。文化风格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吴越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一、吴越文化的演变特征及成因
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比中原地区,吴越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但就总体性状而言,粗犷中蕴涵精雅,是当时吴越文化的显著特征。从近年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吴国大墓的玉器、青铜器中可以看出,吴越人已具有从粗犷中追求精雅的审美心理和实践创造力。
过去,研究吴越文化,人们都把精力集中于先秦时期,那只是狭义的吴越文化。广义的吴越文化,应包括古今。作为广义的吴越文化,汉代是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非着力研究不可。
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虽受华夏文化的深度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夷越文化,是中国诸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发达的一支。汉代的吴越文化,则是中国主流文化——汉族文化的一个区域型。吴越文化的这一转型过程,开始于楚威王败越,剧变于秦皇、汉武时期。这段时期,吴越地区的越人大量入海南奔,楚人与中原人先后进入吴越,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发生变换,使吴越文化的民族性随之激变。文化转型的趋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展开的。到西汉中后期,皖南、宁镇、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已基本汉化。到六朝时期,浙江南部地区也由北向南渐次完成汉化。
一.中原人入主吴越
公元前222年,秦灭越。次年,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吴越地区设会稽与鄣二郡。会稽郡所在吴县(今苏州),辖境约当苏南太湖流域、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之地,西汉时曾扩大到福建全省。鄣郡治所在浙江安吉西北,故城犹在,辖境约当苏南大茅山以西至皖南新安江以北之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将鄣郡更名为丹阳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各郡县官员基本上都由中原人担任。中原人南下取代了楚人、越人的统治地位。例如后来的东吴四大姓之一的吴县陆氏家族,原为中原世族,西汉时陆烈被委任为吴县令,子孙发展成为「江东大族」。东汉的陆续、陆康、陆绩,东吴第三任丞相陆逊及其孙陆机、陆云,皆为吴县陆氏家族中的名人。
东汉时山阴名人郑弘,其祖父本是齐国临淄望族,汉武帝徙强宗大姓,不准族居,他只得将第三个儿子移居山阴,遂发展成为会稽大姓。
文化名人王充,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市境),远祖从军有功,西汉时封于山阴阳亭(今绍兴市境)。
秦汉以后,越族后裔成为吴越大姓者,恐怕只有顾氏。郑樵《通志氏族略二》说:「顾氏,己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顾氏有南北二支,根源则一。因为夏代的己姓有南方越人的血统,夏越本同源。吴郡顾氏也是东吴四大姓之一,顾雍在东吴任丞相19年,任职时间最长。其祖先顾综,东汉明帝时人,曾任御史大夫、尚书令。西晋灭吴后,陆机、陆云与顾雍之孙顾荣同入洛阳,被当时人称为「三俊」。八王之乱时,二陆身亡,顾荣返吴。晋室南渡后,吴郡顾氏与陆氏是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的重要支持者。至南朝四代,吴郡顾氏仍显赫不衰。
进入吴越的中原人,除士人、官吏、军队外,还有大量下层贫民。如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汉书武帝纪》)。据王鸣盛估计,这次迁入会稽郡的关东贫民,约为14万5千人(《十七史商榷》卷9),以填补越人迁出后留下的空白。
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都实行「强干弱枝」政策,迁天下豪富强族于京师,关中片面繁荣,东南落后停滞。《史记货殖列传》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末年,群雄并起,基本上以士族大姓为主。余英时长篇论文《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列有《两汉之际各地豪杰起事表》,共列起事武装88支,起事地点88处,大多在黄河流域,陕西、河南、山东因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