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盛唐边塞诗歌)北大教授试用版课件.pptVIP

第十三讲(盛唐边塞诗歌)北大教授试用版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盛唐边塞诗歌)北大教授试用版课件

金戈铁马之声 ——盛唐边塞诗派及其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 盛唐边塞诗派及其繁荣原因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的创作尽管源远流长,但是其繁荣却在唐代。据统计,现存唐以前诗歌中涉及边塞内容的诗歌约180首左右,而《全唐诗》中边塞题材的诗歌多达2000多首。唐代的边塞诗中,又以盛唐为最。 初唐时期边患不断,故多边塞诗作。以太宗贞观君臣和四杰、陈子昂等人都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战争的诗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初唐边塞诗多用乐府旧题,既没有以边塞诗名世的作家,也没有形成鲜明的风格和流派。到了盛唐,不仅作品质量高,而且形成了一个创作人数较多的群体,即盛唐边塞诗派。这一派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诗人。他们大多有较长的入幕从军的边疆生活经历,喜欢采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体裁,反映边疆战争及其军中生活,表达盛唐时代特有的进取精神和社会心理,将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与哀怨秾丽的齐梁韵调熔铸于诗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是由于唐王朝国力的强盛,解除了少数民族对边疆的威胁,使得唐代诗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大为增强,边塞不再让人感到荒凉可怕。同时,唐王朝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得立功边塞,成为一般文士追求的目标。祖咏《望蓟门》云:“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高适《塞下曲》曰:“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岑参《银山碛西馆》曰:“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送李副使碛西官军》又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二是与唐代文人的入边塞幕府的风气有关。唐代文人在科举及第后,由于不能立即出仕任官,为解决生计,只好转入军幕以求升迁。而文人入幕自然就为他们创作边塞诗提供了条件,因而,边塞诗也就成为当时诗歌创作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题材。 王昌龄及其诗歌创作(一) 王昌龄(690?—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曾任秘书郎。开元二十三年登博学鸿词科,迁汜水尉。因事谪岭南,后改任江宁丞,故后世称“王江宁”。他生活放荡,“不护细行”,因贬龙标尉,又称“王龙标”。安史乱起,避乱江淮,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享有盛名,殷璠《河岳英录集》中选其诗数为全集之冠,当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他的诗歌今存一百七十七首,其中七绝七十五首,五绝十四首,占一半之多,其中七绝最为著名,与李白并称,俱为神品。 就题材内容分,大致有三类: 一,写边塞。王昌龄的边塞诗,多采用乐府古题和易于入乐的七绝,着力揭示征戍者的内心世界,不同于一般边塞诗歌仅仅停留在边地景色的刻划和战事的描写。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从军行》和《出塞》两组七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其一) 前诗从战争的频繁、艰苦和漫长,反衬戍边健儿坚于金石的报国壮志;后诗则对秦汉以来边塞战争持续不断、无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进行深沉的思考,表达士兵们的共同愿望:希望边将得人、边防巩固,使他 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黄生评此诗云:“中晚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唐诗摘抄》 )再如《从军行》其一、其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抒写了战士久戍不归难免要产生的离恨乡愁。 诚如施补华所云,王昌龄的这些边塞诗都写得:“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岘佣说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王昌龄及其诗歌创作(二) 王昌龄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成就。如《采莲曲》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人受到南朝民歌的启示,为清水芙蓉一样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好形象所吸引,采用白描手法,为江南女子的劳动写下了动情诗篇,全无雕饰,清新自然。再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人极细致、传神地刻划出了闺中少妇难以言传的微妙思情。“忽”、“悔”二字,尤妙。再如《长信秋词》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徊。玉颜不及寒鸦色,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