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定天主教堂考察
提要 :整理概述古城保定市中心的一座天主教堂 ,圣伯多禄 ,圣保禄教堂的建筑沿革,对建
筑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近代建筑在保定——直隶总督府的所在地 ,近代中国动荡的
一个小中心的发展和影响。
关键词 :保定、天主教堂、近代建筑
一、 古城保定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
天津构成黄金三角,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
“京畿重地”、 “首都南大门”之称。
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传说保定是尧帝
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
千多年历史。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 古莲花池
为燕赵之地。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
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
北都会, 则称保定为上谷。 从此保定就作为区域内的
中心城市一直发展,直到明代。
明洪武元年 (1368 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 大慈阁
元年 (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
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
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
清康熙八年 (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
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
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
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
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 钟楼
年 (1730)至清朝灭亡 (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
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清朝灭亡到新中国建立,华北地区局势一直非常动
荡,保定这座古城也在激荡中经历了很多变迁:中华民
国建立后,1912 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
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
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保定陆军学校
1937 年 9 月 24 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 年伪河北省公
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 “治安强化运动”,出
动 “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 年以
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
署。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 年 6 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
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 10 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
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最终 1948 年 11 月 5 日,解放
军围攻保定。11 月 22 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 总督府衙署
往北平。解放军随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解放
1
以后,保定又经历了从直辖市到省会城市,又从省会城市变为地级城市等诸多转变。
近代的保定,似乎从来没有成为任何事件的主角,但是却承担、经历和参与了几乎所有
的变迁。漫步在古城,可以看到慈禧出逃时暂住的行宫,可以看到曹锟高墙大院的别墅,有
青年军官们意气风发过的陆军学院,有莘莘学子们徘徊过的畿辅大学堂,育德中学……
二、 历史沿革
教堂的建造与天主教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天主教传入保定地区的时间始于明末。清道光
二十六年 (公元 1846年),北京法籍孟主教在保定北关桥洞购地 16 亩,建房 40 间,称保
定北关天主堂,这便是现在保定天主教堂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 1898 年),北关
天主教法籍神甫杜保禄借口被董福祥部士兵殴打,逼迫直隶总督荣禄立契,将保定城内宾馆
(原清河道署旧址)与北关天主教堂互换。1900 年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教堂还没有修建完成,
教堂内的神职人员曾分别逃至清苑东闾中华圣母堂和徐水安家庄教堂,筑围墙、 碉堡自守,
抵抗义和团。1905 年教堂修建完成,命名为 “圣伯多禄,圣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