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看中日
理性看中日
重温历史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在回忆历史的痛苦,庆祝以往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历史理性的思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务实的态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之路,是纪念抗战60周年真正意义所在。在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回忆日本法西斯带给中国人民的伤痛,庆祝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取得的胜利,自然是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我们还需要理性反思:为什么在近代15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饱受小小日本的欺凌、奴役和压迫?为什么同样是战败国,德国人能向犹太人以及其他受害的国家和人民谢罪,而日本人却不能真诚地向深受其害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认错?面对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的复杂心态,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日本是一个匍匐在中国东北海面上的呈“带状”的岛国,领土面积及中国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口及中国的六分之一,资源匮乏。作为邻国,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有2000多年的历史。周恩来曾经把日中交往关系概括为“2000年友好,50年对立”,历史走到今天,中日关系陷入了“60年反复”。?造成“60年反复”的原因虽然复杂却十分清晰。历史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使得短期内解决是没有可能的。其一,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伤痛与仇恨在短期内是无法磨灭的,甚至连潜意识里的友好都无法接受;其二,由于战争所引起的两国国民间的不理解、不信任进而导致相互厌恶的恶性情绪暂时无法清除;其三,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反省意识不强,加之很多有过而无不及的作法是我们所无法容忍的。因此,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中日间的历史问题将会延续很长时间。哲人曾经说过,历史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一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一个不对罪恶忏悔和反省的民族,是难以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的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遭到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马来西亚驻联合国大使拉扎利曾指出的:“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会的国家,首先必须确立本国的国际主义。毋庸质疑,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但日本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显然还不具备国际环境和条件。日本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应该正视本国的现实,学习如何正确区分国际主义和国家主义。”因此,日本寻求政治大国梦想的突破口不在西方,而在亚洲。桑塔雅娜在《理性的生命》中说过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名言:“不能牢记着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所以,回顾历史有助于提高理性认识。只有在理性的框架中去反省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是日本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精英们都丧失了自己反省历史的精神,我们又怎么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呢?退一万步说,日本政府正式道歉了,中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1992—2002年,日本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在历史上首次成为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这种“以经促政”的局面应该使两国人民互相信任加强,而今天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则恰恰是事与愿违呢?我们没有不去努力相信日本,而是日本不给我们相信他的现实理由。不是我们故意去纠缠于历史的细节,而是一个右倾势力不断高涨的日本依然让我们感到法西斯的身影在南京晃动。相反,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日本是“中国威胁论”的发源地。是一个崇拜强者、蔑视弱者的,改革开放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日本国民充满着羡慕、嫉妒甚至不安的心理严重失调,加之右翼势力的煽动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恶化。因此,化解两国国民中这种极度紧张的情绪化倾向是解决中日关系的一个“软瓶颈”。中日关系的现状来看,依目前两国的势力对比和两国的政治气氛,中国既无法影响和改变日本国内政治潮流,也没有实力迫使日本低头认罪。因为归根结底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8]因此,彻底解决中日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在眼下,而在长远。就而言,这在如今的中日关系发展规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两国在经贸合作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对国民心理上的增信释疑效果却不太明显。因此,不能单纯以某一方面的强弱来衡量中日关系的好坏。俗话说:怨怨相报何时了,不能因为当前两国关系间存在的问题而使下一代之间产生隔阂、误解甚至是仇恨。中国大害在弱之一字,国家譬之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中国人在民族自立、国家自强之路上得到了太多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国际政治的舞台永远是强者的竞技场,只有自强了,才有说话的份量;只有自强了,也才有博弈的资格。面对“敬强凌弱”的日本国民心态,我们自身的崛起与发展才能创建一种“强强型”的对话平台。近年来,我们清晰的看到,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这与改革开放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很长一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