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霾”伏之中思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陷“霾”伏之中思虑

深陷“霾”伏之中思虑   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33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新华社报道称,其“范围之大,污染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多年罕见。”在不少居民身上,还呈现出“嗓子发痒,眼睛疼,耳膜疼,头疼……”等“雾霾症状”。报道认定,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区域性污染”,一地很难“独善其身”。   1月22日,刚“晴朗”几天的北京城又一次大雾弥漫,大街上、地铁里随处可见戴口罩的人。傍晚时分,接孩儿他妈短信问寻“被锁在哪儿啦”?笔者以打油诗回复:“出了芍药居,大雾眼迷离。久等车不来,你急我更急。”   1月27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成为这个月内该市第四次发布的霾预警。伴随着又一次出现的雾霾天,首都的空气质量再度降到“重度污染”。截至20时,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全市大部分地区白天空气质量都为5级,空气质量???数多接近300。有部分区域站和交通站达6级“严重污染”。   此次北京大气污染,是自政府去年早些时候开始公布PM2.5值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可以预见,由恶劣空气质量所致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势必给政府与居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毒雾’面前我们都应该反省。”已有媒体这样告诫人们。   反省什么?空气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四分之一的PM2.5是“输入性”的,四分之三则是北京地区“自产”的汽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企业排放、工地扬尘、农业焚烧秸秆等。其中,汽车尾气大概贡献了22%以上的份额。《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当前中国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约为160克,欧洲的目标为95克,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服装等的保有量越来越多,这些个人消费带来的污染排放,将令环境难以承受。不知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又将面临一个怎样的严峻局面?   “关于环境卫生问题我们总是在消极地等待,要一直等到问题出现以后——一直到要统计死亡或患病人数时——才开始采取行动避免伤害的发生。甚至到那时还不行动起来。”这是全球知名的公共卫生专家和环保斗士德拉·戴维斯,在其著《浓烟似水: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前言里写下的一段话。此书问世不久即获2003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大奖,它阐释了现代工业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所产生的影响,其中记录的几个特别事件对我们今天不无启示。   作者以自己家族亲历的旧闻逸事开篇,描述了一个个纠结于谋生与污染之中的家庭阴影和种种无奈。在戴维斯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一个凭借金属制造业和钢铁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小镇,鼓风炉、焦炉、煤炉和锌炉排放的烟气经常被周围的山峦困在山谷之中。它们既带来了令人惊异的美丽日落,也造就了大批的不毛之地。可当时并没有人寻思,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1948年10月26日早晨,烟雾封锁了多诺拉。起初,汽车和卡车还可以打亮前灯缓缓而行,但过了正午后,驾驶员再也看不清街道的情况,交通陷入瘫痪。两天以后,烟雾变得黏稠起来,成了静滞的黏结体,空气中开始出现令人作呕的味道。接着,小镇上许多人得病和倒下。那些因环境而遭殃的人,甚至很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送命。当烟雾于该月31日消退时,当地殡仪馆的棺材已然脱销。   尽管这场致命的烟雾后来催生了一个主要研究人体暴露于污染空气之影响的全新学科,但导致多诺拉灾难的致命物的来源当时却没有得到确认。有人归罪于突然恶化的天气,声称这“只是一次性的大气偶然事件”;还有人把缺乏空气污染造成伤害的确定性证据,用以证明当地空气的安全性。由是,重要的问题没有被触及,有助于推断真相的关键信息也被掩盖了。甚至,当10年之后小镇的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周围城镇的死亡率时,也没有人试图把这些死亡与烟雾或经常提到的空气质量联系起来。不过,这场灾难的一个遗产是,它(多年以后)促成了联邦空气洁净法令的出台。   在多诺拉灾难爆发4年之后出现的伦敦烟雾事件,终使“奇怪的反常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替罪羊的角色。这一举世瞩目的“壮观景象”发生在1952年12月初,其灾难性后果让人无法忽视:一周之内就死了4703人,而前一年伦敦同一时期的死亡人数是1852人。一开始,政府官员不愿承认这么多人突然倒毙只是因为呼吸了肮脏的空气,还有人将其归吝于所谓的异常流感。当时,倒是公众比政府更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后来确信,导致烟雾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电厂和家庭使用的煤炭,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原因之一。这场灾难,实际上也是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污染控制的后果。有鉴于此,英国第一次开始采取严厉的污染控制措施:1954年伦敦市通过了一部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英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