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M计数管特性研究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报告 陈杨 P物理二班 实验题目: G-M计数管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掌握G-M计数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主要特性进行研究,同时要学习有关使用放射源的安全操作规则。 实验原理: G-M计数管的特性 G-M计数管的主要特性包括坪曲线、死时间等。 (1)坪曲线 正常的G-M计数管在强度不变的放射源的照射下,测量计数率随阳极和阴极间外加电压的关系,得到如图4.3.1-2所示的曲线,称为坪曲线。由图中看出,在外加电压低于V0时,粒子虽然进入计数管但不能引起计数,这是因为此时所形成的电压脉冲高度不足以触发定标器的阈值。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计数管开始有计数,此时对应的外加电压V0,称为起始电压或阈电压。随着外加电压的继续升高,计数率也迅速增加,但外加电压从V1到V2这一范围内,计数率却几乎不变,这一段外加电压的范围称为坪区,V1-V2的电压值称为坪长。计数管的工作电压就应选择在此范围的重点附近。一般有机管的坪长约150V~200V,其实电压约在800V~1100V。而卤素管坪长仅约100V,起始电压约在280V~350V范围。不过计数管的坪区也并非完全平坦,随着外加电压的进一步升高,计数率也稍有增加,如电压从V1升至V2,计数率也从N1升至N2。其原因主要是猝灭不够完全,即猝灭气体的正离子到达计数管阴极时有少数也还可能产生次级电子,引起假计数。这些假计数是随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加的。为了表示这一特性,定义坪斜T为 (1) 式中各量的意义在图4.3.1-2中已标出。坪斜T的意义为当坪长每增加1V时,引起计数率增加的百分率,一般要求合用的计数管T0.1%V-1。 当计数管两极上所加电压超过V2时,计数率会明显上升,这说明已进入连续放电区,猝灭气体已失去作用。此时计数管不能正常使用且很容易损坏,实验中应尽量避免外加电压超过坪长区域。 通过测量计数管的坪曲线,可以得出计数管的起始电压、坪长、坪斜等参数,并可选择正确的工作电压。 (2)计数管的死时间和实效时间 如果放射源的活度合适,可用触发扫描示波器观察计数管输出脉冲波形,如图4.3.1-3所示。图的横轴是扫描时间,纵轴是脉冲信号幅度,由图可看出,在第一个大脉冲之后有一系列由小逐渐变大的脉冲。在第一个大脉冲的宽度tD时间之内,计数管内正离子鞘离阳极还很近,管内电场较弱,即使有离子进入管内也不能引起放电,不会形成脉冲,因此称tD为死时间。随着正离子鞘离开阳极的距离增大,管内电场稍有恢复,此时若有粒子进入计数管内,就能引起放电而形成脉冲,不过脉冲幅度很小。随着正离子鞘越接近阴极,管内电场逐渐恢复,输出脉冲也逐渐恢复到大脉冲的幅度。直到正离子鞘到达阴极而被中和,管内电场完全复原,输出脉冲也达到正常幅度。见图中表示脉冲幅度的变化情形,其中tD表示计数管的死时间,tR为恢复时间,此段时间有粒子进入计数管时,它可能产生脉冲信号,但其幅度较小。实际上计数管不能计数粒子的时间一般大于tD而小于tD+tR。计数管实际不能计数的时间称为失效时间(或称分辨时间)。失效时间除决定于计数管的结构和工作电压外,还与计数率的大小和定标器的触发阈等因素有关。参考图中表示,如定标器的触发阀选为V1,则对应计数管的失效时间为t1,若触发阈选择为V2,失效时间应为t2。 由于计数管有失效时间,所以测量粒子数目时会产生漏计数,尤其是放射源活度较强时可能产生的漏计数也多,一般需进行校正。计数管失效时间为t1,含意是当粒子进入计数管而形成脉冲信号后的t1时间内,即使再有粒子进入计数管也不能再产生脉冲信号即不能再引起计数,但也不延长失效时间。若单位时间内进入计数管的平均计数率为n0,而实际计数管测量的计数率为n,那么可知漏计数为 (2) 由此可求出真正平均计数率n0为 (3) 测量计数管的失效时间t1后,根据实际的计数率n即可求出真正的平均计数率n0值。一般计数管的失效时间约为102μs,由此可估计漏计数的多少,根据n0的大小和精确度要求决定是否要进行漏计数校正。 数据处理: 画出带有误差标志的计数管的坪曲线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 电压 /V 时间 /s 计数一 计数二 338 30 1399 1386 348 30 1352 1397 358 60 2634 2652 368 60 2514 2624 378 60 2751 2691 388 60 2739 2761 398 60 2714 2696 408 60 2793 2738 418 60 2739 2739 428 6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