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课件10第十章 核苷酸的代谢
第十章 核苷酸的代谢( Nucleotide Metabolism )郑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安玉会 本章将主要讨论的问题 一. 核苷酸有哪些功能? 二. 食物中的核酸是如何降解的? 三. 核苷酸是如何合成与分解的? 四. 核苷酸代谢障碍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五. 核苷酸代谢类似物有何临床作用? 第一节 核苷酸有哪些功能? 1. 核酸的构成单位 2. 能量代谢作用 3. 生理调节介质 4. 辅酶的组成成分 5. 辅因子合成的前体物 6. 酶的变构调节剂 7. 形成代谢活化中间体 第二节 核苷酸是如何合成与 分解的? 一. 食物中的核酸是如何降解的? 细胞内的核酸主要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食物中的核酸也主要为核蛋白。核蛋白在胃中受胃酸作用降解为核酸和蛋白质。核酸随后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中的核酸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核苷酸。核苷酸可进一步降解为核苷和磷酸,最后核苷分解为碱基和戊糖,其降解过程见图10-1。核酸的降解产物核苷酸及其进一步降解生成的核苷、碱基、戊糖均可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利用。核苷酸还可在肠黏膜细胞内进一步水解。 图10-1 核酸的降解 二. 嘌呤核苷酸是如何代谢的?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方式。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分为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方式。 1.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嘌呤的元素来源 (1)嘌呤的元素来源 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进行的研究证明,生物体内能利用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甘氨酸、一碳单位和CO2为元素来源合成嘌呤碱基(图10-2)。 图10-2 嘌呤的元素来源 (2)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有四个主要特点:①参与从头合成途径的酶均在胞液中。②以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中合成的5’-磷酸核糖(5’-PR)为原料,经11步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5’-monophosphate,IMP)。③在合成IMP的过程中,由氨基酸,CO2,一碳单位逐步提供元素或基团,在5’-磷酸核糖分子上完成嘌呤碱基的合成。④从IMP出发再合成AMP和GMP。 (3) 从头合成的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包括3个阶段11步反应(见图10-3): 第一个阶段是合成激活阶段(包括第1步反应)。 第二个阶段是合成出咪唑环的阶段(包括第2步 到第 6步共5步反应)。 第三个阶段是合成出IMP的阶段(包括第7步到 第 11步共5步反应)。 (4) AMP和GMP的合成(见图10-4) 图10-3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图10-4 由IMP合成AMP和GMP (5)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 细胞和机体能够对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进行调节, 以保持细胞和机体内相对稳定的嘌呤核苷酸供应。嘌呤核 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包括正性调节和负性调节两种方式。 正性调节是指促进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而负性调节是 指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 节的特点是: 1)正性调节表现为前后两端调节 前端正性调节主要是对两个关键酶的促进作用。这两 个关键酶是PRPPK和GPAT,底物ATP、5’-磷酸核糖和 PRPP分别促进其活性,增加IMP的合成。 后端正性调节主要是由ATP促进GMP合成酶和GTP促 进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这两个关键酶的活性,增加 GTP和ATP的合成。 2)嘌呤核苷酸的负性调节主要为合成产物 反馈抑制性调节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负性 调节主要包含6个长反馈和2个短反馈调 节。六个长反馈调节是由AMP,GMP和 IMP分别反馈抑制PRPPK和GPAT这两 个关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