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摘要: 以野生药用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分离到内生细菌23株,其中来源于根、茎、叶的分别为7株、8株、8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等,初步鉴定了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具有7个属,包括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泛菌属(Pantoe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研究丰富了我国细菌资源,为铁皮石斛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Q93-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11-03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浙江、广西、贵州等地区。铁皮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血小板凝集、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1]。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野生铁皮石斛被无序采集,自然资源日趋减少,部分种类已濒临灭绝。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2]。然而,在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和利用中,对内生菌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研究涉及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只有300余种,这相对于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11 146种)还相差很远。因此,开展我国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特别是其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关于铁皮石斛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已有报道[3-6],但仅限于其内生真菌的研究。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系统分离铁皮石斛内生细菌,为丰富我国细菌资源和促进铁皮石斛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来源 新鲜健康野生铁皮石斛于2011年10月采自浙江天台山,保持整棵植株的完整性带回实验室,4 ℃保存,24 h内处理。
1.1.2 培养基 NA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5 g,葡萄糖2.5 g,氯化钠5 g,琼脂16 g,去离子水1 000 mL;分离培养基:每毫升NA培养基中加入100 IU两性霉素B,用于内生细菌分离纯化。NB培养基:??肉膏3 g,蛋白胨5 g,葡萄糖2.5 g,氯化钠5 g,去离子水1 000 mL;半固体培养基:牛肉膏1.8 g,蛋白胨4 g,葡萄糖20 g,酵母浸出液1.3 g,NaCl 3 g,Na2HPO4 1 g,MgCl2 0.05 g,FeSO4·7H2O 0.05 g,琼脂为5 g,去离子水1 000 mL,用于穿刺培养[7]。
1.2 方法
1.2.1 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 铁皮石斛植株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选取适量根、茎、叶,在75%乙醇中浸泡30 s,再置于2%次氯酸钠中5~10 min(根和茎消毒10 min,叶消毒6 min),用无菌水冲洗4次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根和茎切为0.5 cm长的小段,叶切为0.5 cm × 0.5 cm的小片。选取根、茎、叶各10小段(片)作为铁皮石斛供试组织材料接入分离培养基中,在37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 d。每天定时检查内生细菌长出情况,及时挑取切口处新长出的细菌菌落,并转移到NA培养基中,纯化培养直至获得单一纯菌株。最后,将获得的纯菌株转接到NA培养基,37 ℃培养箱中培养10 d,供观察鉴定和保藏。同时,用最后一次漂洗供试材料的无菌水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作为对照,同样条件下培养观察,确保样品表面彻底消毒,保证分离到的菌株确实是内生细菌[8-10]。
1.2.2 内生细菌的初步鉴定 内生细菌的初步鉴定参照文献[11,12]的方法进行。
1)菌落形态观察。将纯菌株接到NA培养基中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个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含水状态、菌落透明度、边缘情况以及菌落形成速度等,同时观察记录液体培养过程中菌落性状,观察其在试管中的生长部位,得出其对氧的需求情况。
2)革兰氏染色。取干净载玻片,滴一滴去离子水,用接种针挑取菌龄为20 h的菌苔少许,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风干固定;用含结晶紫的混合染液染色约1 min后水洗;碘液作用约1 min水洗,吸干;用95%乙醇或丙酮乙醇溶液脱色至无色(约30 s);用番红液染色5~6 min后水洗,风干;镜检。
3)荚膜染色。采用湿墨水法进行荚膜染色,菌龄72 h,操作步骤为: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取少量菌体与其混合均匀;盖上盖玻片,取一张滤纸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4年数学竞赛AIME II真题含答案(共4套).pdf
- 变电站值班员试题库(职业鉴定:初、中、高级工).pdf VIP
- 洁净制药厂净化空调毕业的设计.doc
- 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基础篇)(解析版).docx
- 虚拟实验室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与培训.pptx
- 作业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学习任务工作页 .docx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pdf VIP
- 员工考勤表表格电子版.docx VIP
- 中国电信新一代bss3 0_计费技术要求分册v1 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