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孩子城镇》中达尔文主义解析
《一个孩子城镇》中达尔文主义解析
【摘 要】论文探讨了达尔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及其对豪威尔斯的作品的影响;分析了贯穿在《一个孩子的城镇》中的自然选择原则,其中包括:适应原则、生存竞争原则和遗传原则。豪威尔斯对达尔文主义做出了回应,从一个男孩的视角描述了美国内战后的城镇生活,认为唯有适应、坚韧方可获得生存。
【关键词】豪威尔斯;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原则
1.豪威尔斯与达尔文主义
由于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的影响,美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开始凸现。北方的资产阶级工业经济战胜了南方种植园经济,以集约化生产和大众消费为基础的社会结构逐渐成。基于美国社会当时的状况,美国现实主义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它是对浪漫思潮关于现实和人性的一种反动,是对内战以后美国生活的灰暗图景的回应。现实主义文学时期,文学创作致力于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野蛮的或粗俗低下的事物,并公开描述阶级间的生存斗争,与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呼应。威廉·狄思·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便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最富盛名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享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美誉。
豪威尔斯的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1859年出版有《两位友人的诗》。他的诗作曾受到当时在《大西洋月刊》当编辑的罗威尔等人的赞扬,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的决心。1866年他的第一部散文作品《威尼斯生活》问世,不久又出版了《意大利游记》。1866年,豪威尔斯担任《大西洋月刊》主编期间,出版了小说《他们的蜜月旅行》。后续出版了社会问题小说:《现代婚姻》 (1882)、《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1885)、新财富的危害》(1890)和《来自奥尔吐利亚的游客》(1894)及长篇小说《小阳春》(1888)。其自传体小说《一个孩子的城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孩子全家迁徙过程中所见所闻,运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来分析作品,可以发现美国内战后社会生活的灰暗,对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于l9世纪中叶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即通常所指的进化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解释道,“新的物种形成包括三个形式:遗传、变异、选择。变异在这里起提供材料的作用,没有变异就没有选择的原材料;选择保留了对人有利的变异,淘汰对人不利的变异,没有选择就没有变异的定向发展;遗传起着保持巩固新的变异的作用,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的积累”。[1]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体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的中心理论是“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达尔文主义对豪威尔斯的影响
豪威尔斯是文学界里靠个人奋斗而成名成家的人。豪威尔斯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家境并不富裕。或许正是因为出身卑微的缘故,豪威尔斯自幼便怀有必要出人头地的雄心。他向往波士顿或纽约,希望在文学上成一番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偏远的乡村,几经周折来到喧嚣崇尚财富的大城市,豪威尔斯在自身无权无钱的社会背景下,勇于挑战的个性,使自己克服自身缺点,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被接纳进波士顿上流社会的圈子。进而融入上流社会,体现了达尔文主义中的适者生存的原则。
3.《一个孩子的城镇》的达尔文主义解读
“生物必然总是在生存斗争中,或者与无机环境做斗争,或者与不同生物斗争,或者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做斗争,这种斗争是激烈的,残酷的,非道德的,没有一个能保证公平的神来监督它”。[2]豪威尔斯相信:在19 世纪的商业世界里,物质上的成功与道德的忧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1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
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体现在小说对该城镇冬季天气潮湿、夏季天气干燥,每两年或三年的河水上涨、村庄淹没等场景的描述,阐述了天气情况的恶劣及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村民生存困难。城镇村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恶劣的天气和生存环境进行斗争。
3.2城市富有者与穷人和缺乏专业技术的流民的斗争
由于战争的开始,大量的村民经历了磨难,涌进城市,手工业者的增加,带动了劳动力之间产生工作竞争,缺乏技术的流民逐渐失去工作机会变城市最低层的穷人,而城市富有者对劳动力的选择权增大进而对其压迫,引发了城市富有者与穷人和缺乏专业技术的流民的斗争。面临新旧社会的更迭、新旧价值观的转换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就难以在新的社会中找到容身之地,缺乏技术的流民在竞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