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
浅议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
【摘 要】 文物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精神和科学价值,同样具有很高的火灾危险性,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 文物古建筑 火灾 防控
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古建筑泛指辛亥革命以前建造的城池、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园囿、坛庙、寺观、庵堂、佛塔、楼台、亭阁、桥梁、堤坝等建筑物或构筑物。文物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古建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和砖木结构,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较多,耐火性能较差,一旦受到火灾侵害,将永久消失,不可复得,对前人和后人都是莫大的损失。所以,做好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1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1 火灾荷载巨大
我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大量使用木质材料,柱、梁、檩、椽、斗拱等主要承重构件大多由木材来承担,其火灾荷载相当巨大,约为现代建筑的32倍,最大的可达140多倍。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古建筑还大量悬挂绸缎、锦绣、彩绘、经幡、伞盖等纤维织物作为装饰,供奉的神像及佛龛,摆放的雕塑、家具等也多为木质材料。作为历史街区的古民居建筑,人们或居住或办公或经商,现代家具、电器设备、衣物、商品等也多为可燃材质,这些因素也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的砝码。
1.2 燃烧条件良好
文物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这是由古建筑本身的使用材料、结构特点、风化程度所决定的。木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大量使用木材作为承重构件的古建筑耐火等级为四级,其自身抵抗火灾的能力极差。纵横交错的木质结构形式,就像蓬松堆放的一堆柴草,形成了利于快速燃烧的“蜂窝”。古建筑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吹日晒,木结构长期风化、松散,含水量极低,极易燃烧。这些都为古建筑的迅速燃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3 火灾容易扩大蔓延
我国文物古建筑如宫殿、王府、寺庙、道观、民居等多以建筑群体???现。这些古建筑群以单体建筑为基础,每栋单体古建筑之间高低错落、飞檐交臂、互相毗连、栋接廊衔,建筑之间互相连通,具有“晴天不撑伞,雨天不湿鞋”的特点。其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和足够的防火间距,这样的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火势扩大蔓延,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4 消防施救困难
文物古建筑普遍存在无消防水源或消防水源不足、无自动灭火设施、消防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许多文物古建筑远离城镇,有的甚至建在高山、峡谷,交通不便,距离消防队较远,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远水不解近渴”。而一些处在闹市区的古建筑民居发生火灾时,往往因为道路狭窄、交通不畅,消防车无法或难以进入现场施救,只能“望火兴叹”。
1.5 导致火灾的因素较多
1.5.1 用火、用电不慎
在文物古建筑内使用蜡烛、油灯照明,使用蚊香驱蚊,使用煤火做饭、烧水,在宗教场所的古建筑内焚香,这些明火随时都会引起古建筑火灾;违反用电安全技术标准,违规使用电器设备,也是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资料显示,文物古建筑火灾主要由用火、用电不慎引起。据统计,2000—2005年,全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229起。其中,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93起,占火灾总数的40.6%;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起火灾36起,占火灾总数的15.7%;因用火、用电不慎两项合计引起火灾129起,占火灾总数的56.3%。
1.5.2 用油、用气不慎
在一些旅游景点的历史街区拥有大量的古建筑民居,存在着“底商顶住”、“前店后厂”、“二合一”或“三合一”的经营模式,日常生活、加工产品,用油、用气,同样给文物古建筑造成火灾威胁。
1.5.3 燃放烟花爆竹不慎
民俗节日期间的大型灯展、庙会、朝圣大典,历史民族风情街区的店面开业庆典,往往燃放大量烟花爆竹烘托气氛,一旦控制不好,随时都有引发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危险。
1.5.4 防雷设施不到位
一些文物古建筑位居崇山峻岭,地势高、体量大,极易直接遭雷击起火;一些文物古建筑群所处位置地势开阔,自身又缺乏必要的避雷设施,加之周围古树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一旦遇到雷击,容易诱发古建筑群火灾。
2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防范
2.1 硬件方面的改善
2.1.1 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其耐火等级为四级或三级。我们可以利用修缮、改造古建筑的时候,有步骤、有计划地用不燃材料建筑构件替换木质构件,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进而达到提高古建筑整体的抗火性能。
2.1.2 增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