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最亲爱小“敌人”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我最亲爱小“敌人”们

致我最亲爱小“敌人”们   我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时光如梭,毕业后做教师已两年有余。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生活,既忙碌又充实,尤其是我一直和低年级的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他们身上的纯真与活泼,热情与快乐,不时的感染着我。但同时他们的调皮,任性和孩子气,也总让我哭笑不得,甚至有些气恼,不知所措。许多人包括我自己的学生时代总认为学生和老师是“敌对关系”。那么,就让我来聊聊和这群小“敌人”一起相处的小故事吧。   一   工作之前,就听说,在小学众多课程中,美术课最为孩子们所喜爱。工作后,对这一现象更是深有体会。刚开始,低年级的孩子们看不懂课程表,只是凭着进班的教师来辨别课程,每次轮到我进班,都会被随之而来的孩子们的欢呼声吓一跳,只见他们迅速摆好绘画工具,一个个欢欣鼓舞地坐在那里,小眼睛里充满了向往与期待。面对他们的这种自然的情绪表现???我往往会感到有些紧张与惶恐,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更像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和寄托,这时我总会重新审视自己,重复地问询自己:你准备的充分么?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除了工作流程之内的:备课,上课,反思,你还能给予他们什么惊喜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也感到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内心中对于教育的责任感,这是无比珍贵的,需要保持和发展,甚至是值得探究的,于是我把它视为我推进我工作的一股巨大的动能,积极的努力着,并不断地转化在教学实践中。   课余的时候,我问那些孩子:你们为什么喜欢美术课呢?有的说“我喜欢美术课,因为可以画画”;有的说“我喜欢做手工”;等等。他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但总是离不开一颗贪玩的童心。这并不是坏事,如果能让孩子在玩耍、游戏的气氛和情境中学到知识,那岂不正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么?于是,我更深入地问他们:“那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画画呢?”他们这次没有那么的激动和踊跃,都偏着小脑袋,思考了一番,只有零星的几个孩子回答了这个“深沉”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是深刻,他说:“我喜欢画画,那是因为只有美术课上我才能得到优秀。”   我看着这个孩子,回忆起我第一次进到他们的班级,当时就感到有些奇怪,在分好的四列纵组的中间横着一张单人桌,上课铃停了,所有的孩子端正坐好之后,那个空位置显得格外的突兀,我指着那张桌子问道:“这个同学呢?”其余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他到办公室补作业了。”这中间还夹杂着其他的关于这个同学的“花边新闻”。比如:他学习很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等等。这些举报的孩子的语气中充满着鄙视和不屑,伴随着脸上随之而浮现的优越表情,使我对这个“空位置”的主人的印象也偏颇了起来。我把课件打开,刚准备上课,耳边响起了一声急促而响亮的“报告”声,我转过头看向门口,那边站着一个个子偏高、微胖的男孩子,左手在胸前夹着有些翻卷、破损的作业本,右手伸过头顶,打着一个看似有些滑稽的“队礼”,他额上细密的汗珠和喘息声,都使他看起来显得非常的唐突和狼狈,这也基本符合其他同学对他的描述。我虽没有厌恶,但对他也无好感,淡淡地说了声“请进”。便开始了课程。也许是因为陌生,或者是坐在我讲台底下的“恐惧”,这个孩子在课上没有过多的“异于常人”的表现,无论回答问题,还是游戏环节,都只是中规中矩地坐在那里,脸上似乎带着一丝怯懦,看着其他同学积极踊跃地参与,似乎自己只是个配角,或者是个旁观者。等到讲解部分完结,开始绘画实践的部分,孩子们怀揣着激动和向往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似乎只等着我一声令下,就预备开始,待我讲清了要求,他们便如同撒开缰绳的小马驹,抓起画笔天马行空地挥毫起来。记得那天画的是第一课《雪》,窗外正好是白茫茫的雪景,似乎是给孩子们提供了最真实的写生素材,孩子们不时抬头向窗外看看,再低头画画,有的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着,取长补短着。课堂气氛好不热闹。我在周围巡视着,不时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帮他们改改画。但我发现大多的孩子对于雪景都离不开一种既定的窠臼,不知道这是来自于动画片、故事书,还是家中亲友的讲述,大多孩子的画面内容基本相同:画面中间立着一个或几个雪人,或胖瘦不同,或高矮不一,然后旁边有几棵圣诞树,零星的房子,或是太阳等。总的来说,有些枯燥,缺乏孩童的灵气。究其原因,大约也出自于我的范画引导,毕竟是孩子,这个年龄,是处在模仿阶段的。我想:不急,培养想象力也总要有个过程的。慢慢的,我走到了那个男孩子的位置,刚要低头去看他的画,只见他用弯曲的双臂猛然的去遮盖自己的画,因为动作过急过猛,我看到那张“柔弱“的画纸,已经被挫皱。他伏在桌上,死死的扑着本子,身体因为紧张,有些微微发抖,眼睛的余光不时地瞥向我,眼前的这个情景更像是一只受伤的小兽在发出”威胁“的呼号。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当然,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他一定没有认真地在画画,而是在胡乱地涂鸦,不让我看只是怕挨批评罢了。当然作为一个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