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布鲁氏菌病诊断与综合防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奶牛布鲁氏菌病诊断与综合防控

奶牛布鲁氏菌病诊断与综合防控   摘要:奶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可引起妊娠母牛流产、公牛睾丸炎和附睾炎等。综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奶牛;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2.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45-0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名奶牛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和波浪热,奶牛布病是由牛种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菌可侵害奶牛生殖、神经和骨骼系统,以母牛不孕、流产、早产、胎衣不下和产奶量下降,公牛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和身体消瘦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人感染后,呈典型的波浪热症状,难以根除。该病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四季发病,以春冬季节发病较多。近年来,布病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势头。   1 病原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9个种),细胞内寄生,兼性需氧,最适温度36~37 ℃,最适pH 6.6~7.4。菌体长0.6~7.5 μm,宽0.5~0.7 μm,初次分离时呈球形、球杆形和卵圆形,传代培养后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毒力菌株有菲薄的荚膜。菌落边缘完整,分平滑型和粗糙型,直径0.5~l.0 mm。光滑型菌落发射光下呈黄白色,反射光下呈蓝灰色;粗糙型菌落反射光下呈暗白色或者黄色。菌体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较强,在乳品和牛肉制品中可存活2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120 d,在水中可存活21 d,在土壤中可存活20~120 d。细菌对热、常用消毒药和紫外线等都敏感,60 ℃湿热条件(15~30 min)、70 ℃湿热条件(5 min)、0.1%升汞液(3 min)、1%来苏尔(15 min)、5%石灰水(15 min)、2%福尔马林溶液(15 min)和紫外线照射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生鲜乳中的布鲁氏菌,经巴氏消毒后也能被很快杀死。   细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对链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不敏感。在正常光照下,菌体生长迅速,但在蓝光下,菌体的生长速度可下降90%多。   2 流行特点   布病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世界上200多个???家和地区中170个有疫情发生。在我国,当前28个省市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约3.5亿人受该病的威胁。2011年我国布病发病人数为38 151人,为历年新高。   布病可四季发病,以春冬季节发病较多,奶牛产仔季节发病也较多。   2.1 易感性   布鲁氏菌对牛、马和人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母牛比公牛更具易感性,不同年龄的牛易感性也不同。初产母牛易感性最强,且流产率较高;成年母牛特别是处于妊娠期时易感性较强,老龄母牛和犊牛易感性较弱。犊牛感染后,因其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不表现发病。母牛随着胎次的增加,易感性会逐渐降低。   2.2 传染源   患病和感染奶牛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可以广泛散布于奶牛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分泌物(如流涎等)、流产物(如胎儿等)、乳汁和公牛精液等。布鲁氏菌在不同的易感动物之间有转移的现象,该菌可转移给羊和猪等,也可以感染人,但一般不发生人与人间的水平传播。   2.3 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的侵袭能力很强,可以穿过完整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皮肤黏膜、眼结膜等感染奶牛,也可以经由吸血性昆虫叮咬传播。奶牛场兽医、饲养员、乳品加工人员、牛屠宰加工人员、皮毛加工人员、实验室操作人员等跟传染源接触密切的职业人员易患此病,饮用未消毒的生奶也可感染。   3 临床症状   布病的潜伏期较长,14~180 d不等,多为隐性感染。患病奶牛主要临床表现为:母牛流产、不孕、乳房炎、关节炎、产奶量和奶品质下降等,公牛睾丸炎、附睾炎、精子活率和活力降低、身体消瘦、关节炎等。母牛流产多发生于妊娠5~8个月,流产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低下、阴唇充血肿胀、阴道黏膜潮红、阴门有黄红色或灰褐色黏液流出、乳房肿胀等,流产1~2次后,可正常分娩。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且全身水肿,胎衣不完整,子叶破碎。人患病后,呈典型的波浪热症状,可致不孕不育,难以根除。   4 病理变化   病原进入机体后,寄生于网状淋巴组织,可对奶牛生殖、神经和骨骼系统造成严重损害[1]。病牛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脾等实质器官水肿和肉芽肿,关节炎性肿大。妊娠母牛可见胎盘绒毛膜炎症、坏死,绒毛间有灰色或黄色无味胶样渗出物。胎膜水肿肥厚、胶样浸润、表面有纤维素和脓汁。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中出现坏死灶,肺常有支气管炎。流产病牛多继发子宫炎,若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