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寿”一个老商标故事
“美寿”一个老商标故事
2006年的一天,我正在云南省档案馆查档案,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里为查找云南茶叶方面的资料蹲守了半年了。
自从1990年代我开始关注云南茶文化以来,我几乎看遍了所有公开出版物里关于普洱茶的叙述,并且深入茶区,搜集了很多关于云南茶史、茶俗的素材。当时,我觉得云南的普洱茶文化研究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所有该写的内容已经被写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大家的研究只能是摘摘抄抄,炒冷饭而已。
突然,我的目光被我正在查看的清代档案中的一个彩图吸引了,那是一张贴在旧棉纸上的石印商标,优美的构图,鲜艳的色彩,根本看不出来那是接近一百年的东西。图案的四角有四个圆形的喜字,四边的正中是四只蝙蝠,周边一些花草纹饰;图案的上方印有英文“REGISTERED美寿商标TRADE MARK”字样,两边竖写中文“云南改良,普洱贡茶”八个字;图案的中央是一位寿星,一个荷锄的仙女,一个逗着鹿的童子和一只活泼的小鹿。整个图案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美好,关于幸福的各种元素几乎用遍了,虽然有些媚俗,却令人十分惊艳。
这是一个我从没有见过的商标,在过去云南省档案馆在香港出版的画册里也没有这个商标。我立即叫来档案馆查阅部的同志,告诉他们这张商标对云南的普洱茶历史研究有非常大的价值。
为了找出这个商标背后的故事,为了复原一段完整的云南茶叶振兴史,随后,我开始了对清代、民国时期茶庄文化、商号文化、普洱茶工艺演变、马帮文化、茶人命运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美寿商标开启了我重构云南茶文化版图的大门。
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云南茶叶的蓬勃发展是在明清。两个因素促进了云南茶叶的发展,一个是明代大量汉人进入云南,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一个是清代滇藏茶叶贸易的开辟。那时,普洱府六大茶山的茶叶由马帮驮到普洱,再分成两条路,一条北上,将六大茶山大约30%的茶叶运到滇西北,大部分进入藏区;大约70%经石屏、玉溪、昆阳到昆明,部分在滇销售,部分进入四川。也有一些石屏商人将茶叶走私运进越南,走私量随清政府对边境的控制程度而??化。对大清来说,私自出关经商是要受惩罚的。
1889年,蒙白海关开关,1895年思茅开关,此后,云南人只要上纳海关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口,运输到香港、新加坡。到光绪末年,六大茶山的茶叶仍主要在蒙自出口,经营茶叶的主要是石屏茶帮,他们是:福来祥、长源号、宝和昌、顺成号、东顺号、万利号、容顺号、乾利贞、祥来号、云集号、云济号、协和昌、同利祥、德发昌、长春号等,年出口茶叶共约二至三千担。这些茶号除乾利贞号外,对今人来说都很陌生。
18世纪,马戛尔尼来中国时曾见到琉球国(今日本冲绳一带)贡使,他们向马戛尔尼表达了希望与英国贸易的愿望,非常希望英国人收购他们所产粗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包括琉球)、台湾茶叶有较大发展,他们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19世纪中叶,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开始种茶,由于他们注重管理,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同时又是英国人自己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些后起之秀已将过去由中国独家经营的茶叶出口抢走不少份额。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达到历史最高点。随后,逐年下降。而此时,部分国人却不求进取,在出口茶中掺假、染色,华商信誉大为降低。
普洱茶与整个中国茶叶经济一样,外销不利;边销西藏,则有英国人在印度虎视眈眈;内部则因为官吏盘剥,土司豪夺,民族起义,自己不思进取等种种原因而急剧衰退。再加上“自庚子辛丑中外交涉划界,割去数茶山”,按照茶商的说法,猛乌、乌德的割让,使茶产量减少一半;同时,车里的官道改道,由走倚邦到车里改为走普朋、关坪到车里,倚邦的政治军事地位顿时下降。出产贡茶的倚邦过去是五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不归它管辖),现在已不复昔日之繁华,户不过500,茶号从二十余家衰落到二三家,产春茶五百担左右,秋茶三百担,合计八百担上下。易武的茶号也从四五十家减到四五家。
此时,清政府也注意到世界的变化,1896年清政府两江总督刘坤一,明令以机器制造外销茶叶,受到各界注目,但因茶商的反对,终未成事。18g7年又有福州商人从印度考察后,回乡用机器制茶,获利甚丰。1905年,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周馥,派浙江慈溪人郑世璜、翻译沈鉴少、书记陆潆、茶司吴文岩、茶工艺苏致孝、陈逢丙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业和烟土税则,这次考察的成果除上给朝廷的“印锡种茶制茶暨烟土税则事宜”的条陈外,还有陆潆著《已巳考察印锡茶士日记》,对印度、锡兰的植茶历史、气候、茶厂情况、茶价、种茶、修剪、施肥、采摘、茶叶产量、茶叶机器、晾青、碾压、筛青叶、变红、烘焙、筛干叶、扬切、装箱、茶机价格、运道、奖励、锡兰绿茶工艺以及机器制茶公司章程等等,逐一作了具体的介绍。随后周馥在南京设立茶叶学堂,教授制茶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