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辣椒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摘要 介绍了辣椒主要病害如常见萎蔫型病害、生理性病害、细菌性叶斑病等的发生症状,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辣椒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7-02   辣椒是蔬菜种植的主栽品种之一,由于多种病害威胁,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辣椒病害种类很多,搞好主要病害的防治是确保辣椒高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1 辣椒常见萎蔫型病害   1.1 疫病   疫病主要表现症状:茎、叶、果实均可发病,成株染病,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致使上部倒伏;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致使叶片软腐;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潮湿时,病害发展迅速,受害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脱叶直至死亡。在病残体、土壤和???子中越冬,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潜育期2~3 d,条件具备时,可在短期内使全田毁灭。重茬连作、定植过密、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积水易发病;雨季或大雨后天气骤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高温、高湿易发病害。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液600 kg/hm2,隔7 d喷1次,连喷2~3次[1]。   1.2 根腐病   根腐病发生在辣椒定植后至坐果初期,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茎部。发病初期,病株的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木质部;植株叶片和嫩枝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一般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播前种子在25~30 ℃温水中浸泡7~8 h,然后在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 min或在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10 min,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然后催芽;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发病初期,可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也可用药液喷淋茎基部或灌根,隔10 d左右用1次,连用2~3次[2]。   1.3 枯萎病   枯萎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并大量脱落,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有时病部只在茎一侧发展,形成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此病在雨多湿度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选择适宜当地的抗病品种,与其他作物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合理灌溉和排积。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带菌表层土应及时深翻。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也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视病情连续喷(灌)2~3次[3]。   1.4 青枯病   青枯病一般在开花坐果时表现症状。一般从表现症状至全株枯死约7 d,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发病初期自顶部叶片开始萎蔫,或个别分枝上的少数叶片萎蔫,后扩展至全株萎蔫。在潮湿条件时,病茎上常出现水浸状条斑,后变褐色或黑褐色。横切病茎,切面呈淡褐色,挤压或保湿后病茎可见有乳白色黏液溢出。一般低洼地、连作地、土壤偏酸、虫害发生偏重的地块,均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实行合理轮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3次[4]。   2 生理性病害   辣椒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条件、营养、栽培管理等不良因素影响,产生各种生理障碍,统称为生理性病害。   2.1 脐腐病   土壤干旱,空气干燥,连续高温时易发病;土壤缺钙、温度过低过高或干燥使植株吸收钙量不足,引起植株缺钙症;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或有时旱有时湿,阻碍根系吸水,导致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因腐生菌侵入脐部变黑或腐烂。   防治方法:均衡供水,科学施肥,进入结果期后,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氯化钙1 000倍液,补钙每7 d喷1次钙肥,连喷2~3次。   2.2 日灼病   种植密度过稀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因土壤缺水缺肥,蚜虫、螨虫、病毒危害植株,如果枝叶层不能遮蔽果实,气温达到32 ℃时使暴露在日光下的果实被灼伤(也叫烧果)。   防治方法:加强定植后肥水管理,南北行种植,适度培土,大量结果时封垄,使果实有枝叶覆盖,已倒伏植株要及时扶正;防止蚜虫和红蜘蛛危害[5]。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