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3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第3课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四大经济区域 以崤山为界 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 经济重心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 江南越族人的生活 ◎观察图片和材料, 我国从战国到东汉经济区域有什么特点? 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白居易 材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概况 三次南迁高潮 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 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安史之乱) (靖康之乱) 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 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匈 奴 鲜 卑 鲜 卑 羌 氐 羯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永嘉行 唐·张籍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的 第 二 次 高 潮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 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三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 迁徙原因 迁徙时间 次数 两晋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唐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的破坏 两宋之际 靖康之乱的影响 ◎古代人口迁移和今天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什么区别? 1、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稳定的地方。 2、今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 (2)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国家放松进城的限制。 (3)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自发地移向城市。 (4)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 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转变: 表现 关中、中原地区 江南 ①江南土地大量开垦; ②耕作技术进步(曲辕犁、稻麦复种制、筒车); ③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④农作物品种增多; ⑤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 手,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请思考 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城市的繁荣。 杭州、扬州等是商业繁荣的城市。南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楚国的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关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我们会在4、5课学习) 2、文化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给南方还带来什么影 响呢? 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重心的南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