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学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学院学报

《中国音乐学》期刊检索 2008年第一期 篇名 作者 页码 《弦歌雅韵》序 王文章; 5-7 《枯木禅琴谱》研究及作者考证 司冰琳; 8-15+7 两腔三调:荡里姚傩仪式音乐唱腔的原生分类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孟凡玉; 16-27 畲族仪式音乐与盘瑶仪式音乐文化之比较 蓝雪霏; 28-43 消失的“自由调”——拉魂腔自由性艺术特征及其在柳琴戏中的固定化转型 孔培培; 44-51 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其划分 魏占河; 52-57 民族音乐与艺术音乐的最后分野 田耀农; 58-61 湘西“熟苗区”傩腔与世俗音乐的整合 唐志明; 62-64 富裕的贫困——浅析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邱怀生; 65-67+93 清代以前存见的陈旸《乐书》版本状况 单蕾; 68-72 三种唐、五代音乐文献佚文辑录与研究 黄佳; 73-78 “三月不知肉味”新解 陈四海;段文; 79-83 《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元代音乐史料钩沉 李素娥; 84-87 老庄乐论的终极关怀精神 胡山林; 88-90 情、字、腔三题 张延春; 91-93 纪念何安东的历史意义 李岩; 94-100 中华乐派——西方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形象”叙事 余峰; 101-106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概论 高洁;褚然; 107-112 分歧与弥合——新中国第二次声乐学术论争高潮回顾与思考 郭克俭; 113-118 红色的表述 陈汝锦; 119-121 绿叶对根的情意——简论刘湲《土楼回响》的主题控制思维 郭蓉; 122-125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评选活动的通知 125 电视剧人物主题音乐创作论 吴爱芳; 126-129 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意何; 130-134 关于举办“歌剧《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活动”的补充通知 134 体现“天才”——一个与作曲家相关的哲学命题 赵露; 135-137 斯克里亚宾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和声手法研究 王文; 138-144 音乐学家介绍 145-146 篇名 作者 页码 思想 行为 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试论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宗旨 刘红; 5-9+145 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词的多重内涵 杨晓; 10-19 声漫山门——晋北庙会中的音乐级序 张振涛; 20-28 安海雅颂南音社迎请郎君神像开光与安位仪式研究 陈燕婷; 29-36+48 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郭兰英的成功经验 都本玲; 37-41 扬琴琴竹的本土化 李霞; 42-44 动生气韵的提出 魏新民; 45-48 池州傩戏的“心理疗伤”作用 王义彬; 49-53 置疑戏曲音乐四一拍记谱法 刘广伊; 54-56+60 河南坠子在天津的流变及其成因初探 曹宏凯; 57-60 河南省表演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牛冬阳; 61-63 浙南民歌与民俗刍论 章伟丹; 64-67 纪念黄翔鹏发现一钟双音30周年 冯洁轩; 68-72 乐籍制度下的女乐与城市音乐文化 程晖晖; 73-81+85 场域视角下的鼓吹乐文化解读 孙云;王九筛; 82-85 琵琶演奏姿势的历史变迁 刘美丽; 86-89 汉代乐人的社会身份 郑燕欣; 90-92+100 古琴减字谱的编码与编辑方法 丁晓君;叶婞婷;周昌乐; 93-96 音乐学论文的诗意表达——“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归思之三 居其宏; 97-100 乐改与教改:秦胡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 王平; 101-103+146 中国军旅音乐剧发展历程回顾 杨媚; 104-107 钢琴曲《阳关三叠》采用音阶的多元因素 罗仕艺; 108-111 音色的采借 张晓清; 112-114 另一种延续 黄常虹; 115-117 女性的自我塑造与被塑造 安小梅; 118-120 赵元任歌曲创作新论 吴艳;戴雄; 121-123+144 贝泽勒“交往音乐”“表演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概念 刘经树; 124-129 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郭小利; 130-134 传统与现代的“折中”——歌剧《彼得·格莱姆斯》的艺术特色 安宁; 135-140+134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革新 苏向丽;李圆圆; 141-144 篇名 作者 页码 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钟磬的音乐考古学断代之二 王子初; 5-36 二胡之乡的学术研讨 傅显舟; 36 论五弦取音法与东周编钟正鼓音列 孔义龙; 37-50+132 庙会 乐班 家族——链接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的象征文化(下) 吴凡; 51-61+92 河北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研究 谢穗; 62-68+92 山西梆子腔的早期形态及发展 韩军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