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文化之讲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礼仪文化之讲义

《中外礼仪文化》 参考书:《中外礼仪文化》 第一章 礼仪文化概说 中国古代五礼: 1、 吉礼,是指有关祭祀的典礼,主要是祭宗庙、祭社稷、祭天地等。 2、 凶礼,是指有关丧葬哀悼的典礼,带有生者对死者的顾恋悲哀之情。凶礼大致可分为复、殓、殡、葬、服丧五个阶段。 3、 军礼,指有关军事活动的典礼,包括校阅、用兵、田猎等活动时的礼仪。 4、 宾礼,是指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节,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的礼仪制度。 5、 嘉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王位承袭、宴请宾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最为重要。 ?°礼?±和?°仪?±,通常被认为是礼节仪式,即在社会交往中,待人接物时,应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构成。?°仪?±是严格依据和遵循?°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且完整的程序和形式。 ?°礼?±是?°仪?±的核心和标准,?°仪?±则将?°礼?±具体化、形象化。 西方的礼仪:“etiquette”,(法庭上的通行证) 2、“礼仪”的基本界说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礼仪的核心是尊重。 (“礼者敬人也,礼多人不怪. ”) 二、礼仪文化的基本特征 1、普泛性和情境性 2、认同性和规范性 3、传承性与民俗性 4、稳定性和流变性 5、民族性与国际性 三、礼仪文化的基本功能 1、功能 2、基本功能 (1)规范世道 指的是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成文和不成文程式化规范属性,对特定群体的行为和意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各种关系和行为及意识进行规范,以维护此群体内民众的利益。 (2)和谐交际 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的礼仪,它不仅可以折射出个人的涵养,还可以帮助达到交际目的。如信息传递和感情的交流。 (3)塑造人生 运用礼仪文化所具有的约束力,来对民众个体进行教育和规范,是一种人生道德与社会风气的塑造活动。 (4)调节人心 礼仪文化中许多行为,维护的是价值的连续性,用多姿多彩的表征和思维的形式,激发和强化那些 1 由于“积淀”已经“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④两汉时期 “以孝治天下”,建立了“举孝廉”的制度。 董仲舒 :“三纲五常” 班昭 :“三从四德” ⑤魏晋隋唐时期 颜之推:《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王通:《中说》 李翱:《复性书》 唐代的《女孝经》, 《女四书》: 《女论语》(宋若莘、宋若昭 ) 、《女诫》、《内训》、《女范捷录》。 ⑥宋元明清时期: 朱熹:“三纲五常”的强化 李觏:《礼论》 张载:《西铭》 2 明清的礼仪教育读本:《幼学琼林》、《女儿经》、《传家宝》,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等 ⑦辛亥革命时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废除贱民身份,许其享有公民权利 晓示人民一律剪辫等 (2)举例二:西方礼仪文化的流变 西方礼仪,是指以西欧为中心而形成的所谓的欧洲礼仪,后来由于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开拓而在美洲和大洋洲也建立起类似的欧洲礼仪模式。 ①古希腊语境中的“礼仪” 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荷马史诗》:向往与歌颂和平,希腊人文精神和礼仪风范。 伟大的思想家:伯利克里 、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苏、柏二有关“古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阐释 。 ②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礼仪文化 希腊民族爱美,罗马民族尚武;希腊宗教促进人们的精神自由和审美品味,罗马宗教则维护了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 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皮浪等的观点。 建国之初和征服世界早期:爱国主义和对权威的尊崇 帝国后期,金钱崇拜、贪婪权力、法律失控,道德沦丧。 391----392年将基督教宣布为国教。基督教开始成为西方中世纪文明的核心和主宰。 ③近现代西方语境中的“礼仪” 文艺复兴:人文礼仪和社会交往礼仪受到重视,并从上流社会向民间传播。 弗兰西斯 . 培根:《论礼节与仪容》 洛克:《教育漫话》 (3)按行为的关系性质划分 世俗礼仪和神圣礼仪。前者与现实俗世社会相关,后者则触及到超自然世界。 举例:神圣礼仪中的宗教礼仪。 ①基督教礼仪 主张以德报怨,凡事宽容忍让的礼仪观。 《旧约》和《新约》 三主德:爱、信、望 圣神七恩:敬畏、孝爱、刚毅、聪敏、超见、明达、上智 摩西十诫 圣事七礼:洗礼;圣体血或圣餐;坚振礼;告解;授圣职礼;婚配礼;终傅 ②佛教礼仪思想与规范 佛教的礼仪规范要求在自利和利他两方面完善自己的礼仪道德修养。 经典:《心经》、《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坛经》等。 “五戒”: “十重戒” “四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