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文学名导引6.9洪堡的礼物
一、索尔·贝娄生平与创作简介 索尔·贝娄主要作品 成名作《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 长篇小说《雨王汉德森》 (1959) 重要作品 《赫尔索格》(1964) 《塞姆勒先生的行星》 (1970) 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洪堡的礼物》 (1975) 晚年的主要作品《院长的十二月》(1982)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和《拉维尔斯坦》 二、《洪堡的礼物》赏析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图片链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 贝娄的创作深刻展示了“异化世界”中现代人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对当代人的精神与心理作了精确分析,体现出古希腊人文传统和希伯来人文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手法的融汇。 知识链接:索尔·贝娄的创作 贝娄取得成功的要素在于他调和了早期的两种类型——内内型和外向型。摩西·E·赫索格是一位不得志的、糊涂的、半神经的大学教师;在叙述他的故事时,作者做了内容丰富,富有喜剧性的虚构,同时也显示出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的深刻理解,这两者综合在一起,结果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接近现代焦虑中枢的悲喜剧。托尼·坦纳把贝娄描绘成“也许是战后小说家中最富有聪明才智的一位”。单独来看,这部小说有助于证实这段描绘。 ——伊恩·乌斯比《50部美国小说》 图片链接:索尔·贝娄和他的小说《赫索格》 “我并不相信,人类感觉的能力和做的能力会真正衰落,或是人性的品质会退化。我倒是认为,人显得相对渺小了,是因为社会变得如此巨大。”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作家”的地位。 小说的故事由年逾55岁的作家查理·西特林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组成的。回忆的一部分是以西特林的老师洪堡为中心;回忆的另一部分以西特林自己的生活以及他对生活的诸多思考为中心。 查理·西特林是生于俄国犹太移民家庭、成长于芝加哥的一位戏剧和传记作家。青年时期他靠当时的名诗人洪堡的引荐进入文坛,因写作成功而获得声名、地位、财富和美女。此刻,已至不惑之年的作家正陷入身边的纷纷扰扰中而疲于应对。他的前妻丹妮斯向他索取巨额的瞻仰费;贪图享受的情人蕾娜妲也没让他消停,向他逼婚,不时故意向别人示好来刺激他。事业方面也不顺遂,创作处于停滞状态,生意场上的麻烦接踵而至,而律师、文化骗子甚至还有地痞流氓纷纷把手伸进他的钱包。正当西特林身处困境、流落西班牙一个三等膳宿公寓之时,传来了与他已成陌路的已故恩师洪堡给他留下一份“礼物”的消息。 图片链接:索尔·贝娄 图片链接:贝娄作品集 图片链接:贝娄作品集2 “洪堡的礼物”中隐喻了一种“洪堡精神”:善良与友爱,并用它去拯救人的灵魂。“洪堡精神”要求每一个处在迷惘与焦虑中的人身体力行,自主而现实地爱己爱人,以此去重建此岸的人类精神家园。这种愿望固然也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在这个没有上帝的时代,倾听这种来自人性、发自人的良知的呼唤,总比任凭人欲泛滥而无道德航标更人道、更理性也更现实些。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阶段,人对自由的追寻甚至对现有文明本身的反抗,仍得有道德的准绳和理性的规约,尤其是要倾来自人的良知的呼声。 图片链接:索尔·贝娄作品集书影 贝娄笔下描写的洪堡、西特林等人物形象,都是不满现状、善于思考、在精神的矛盾中走向道德自我完善的人。但这种自我完善又不是托尔斯泰式的宗教自救,也不是雨果式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现实中人的道德需要的善与爱。贝娄通过对两个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的描写,强调了艺术精神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了的现实意义;为人类的前途而拯救人类的灵魂,是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精神探索者的努力。 《洪堡的礼物》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小说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描写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展示了“从白宫和陋巷”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形形色色的人生。其间,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也作为人物生活的背景得以描写。 《洪堡的礼物》艺术特色 在人物塑造上,贝娄不赞同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现代小说的人物已死的说法和法国新小说派领袖罗布-格里叶“淡化人物”的主张,在《洪堡的礼物》中,作者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突出描写作品中的人,塑造了洪堡、西特林等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都有环境与生活的的逻辑依据。有的评论家认为,洪堡和西特林这两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洪堡身上有着作者两个已故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的影子;西特林则有贝娄自己的影子。不过,贝娄十分崇拜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等现代主义作家,人物描写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