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影像学诊断(医学大师).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卒中影像学诊断(医学大师)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主要内容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无临床应用价值 CT诊断: 方便快捷,清晰显示脑组织,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 确定部位、大小、性质等,急性卒中的首选方法。 MRI诊断: 无骨伪影显示后颅窝 多方位直接成像,显示结构无死角 因流空效应可直接显示动脉瘤等血管异常 显示脑梗死的时间更早 无需造影剂,直接行MRA检查 TCD:作为筛选和术后随访 DSA:必要时选用及介入治疗首选 主要内容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 常见原因: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 出血分布:大脑半球80%,小脑脑干20% 出血分型: 脑内血肿 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MRI可直接显示,动态观察,判断预后 观察要点 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 密度:高、略高、等、低密度 边缘:清晰锐利、模糊 周边水肿:轻、明显、无 占位效应:周围结构形态及位置变化 主要病理演变过程 急性期:1周内,新鲜血液或血块 吸收期:2周-2月,红细胞破坏,液化,周围形成肉芽组织,逐步形成囊腔。 囊变期:2月后,囊腔逐渐缩小。血肿完全吸收则不再有脑水肿 主要CT表现 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高密度区 CT值为60-80Hu 高密度血肿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围绕 因血肿与脑水肿引起脑室、脑池、脑沟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主要CT表现 水肿:1天轻微,2周最明显,以后减轻,1月始终存在,2月后消失 血肿:密度从外向内逐渐变低 占位效应:血肿和水肿引起,2W明显,1M减轻,2M消失 增强检查:血肿周围完整或不完整高密度环,厚度均匀 囊变期 低密度、边缘清、无水肿、同侧脑萎缩 主要内容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CT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MRI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CT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MRI诊断 病理变化 出血-血液变成血凝块-含氧Hb-缺氧-去氧Hb-正铁Hb-吞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 血肿的MRI表现 取决于血肿的演变过程 超急性期:24H,T1等,T2高, 急性期:2-7D,T1等或低,T2低, 亚急性期:1-4W,自周围始,T1、T2高 慢性期:1M后,T1、T2高,含铁环 残腔期:2M后,长T1、T2,液体吸收, 塌陷残腔 MRI表现 亚急性期( 1-4W )脱氧Hb-正铁Hb ,外围出现短T1信号,并向中央增大;T2WI由外围开始等变高信号,再变低信号环,并逐渐向中央扩大。 亚急性晚期: 中央:短T1、长T2, 外围:短T1、短T2 慢性期: 含铁血黄素 囊变区:长T1、长T2;囊壁环:长T1、短T2 主要内容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脑梗死病因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血管畸形 动脉炎 血管痉挛 栓塞:血栓,气体,脂肪 低血压 脑梗死分类 缺血性脑梗死: 腔隙性梗死:脑深穿A闭塞 出血性梗死:脑梗死在充血 脑梗死病生理 细胞毒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脑组织梗死 兴奋性氨基酸:突触谷氨酸↑ Ca2+过载:加重细胞毒性水肿 自由基损伤:激活NO合成酶 凋亡:不同于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脑梗死血管解剖 颈内动脉系统 供应大脑半球前2/3、间脑前部 主要分支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分皮质支、中央支 椎-基底动脉系统 供应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脑干、小脑 主要分支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梗死分期 超急性期(<6小时) 急性期(<3天) 亚急性期(3~10天) 早期慢性期(11~30天) 晚期慢性期(>30天) 脑梗死CT表现 早期征象: <24小时, 50~60%正常 致密动脉征:大脑中、颈内A密度增高 岛带征: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脑梗死CT表现 >24小时 脑质密度:梗死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增强:2~3周最明显;脑回、片、团状; 腔隙性脑梗死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 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常多发 直径多在10~15mm CT: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 MRI:长T1长T2信号 主要内容 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CT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的MRI诊断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