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摘要]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产生于蒙古族所从事的狩猎和游牧生产、生活的历程中,反映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伦理等许多方面。它具有生态化、适应性、生活化、伦理性等特征。保护与传承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理论的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引导现代生态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化;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内涵与特征;意义与价值
近些年,基于生态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蒙古族文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尤其在当前内蒙古草原植被破坏、沙化严重、保护措施不完善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日溅严重的背景下,众多学者将研究目光置于蒙古族生态文化维度。全面梳理了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发展过程,追溯了其历史源流及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院及自治区高校专家葛根高娃、乌云巴图、宝力高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对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理解。20世纪初,以法国哲学家施韦兹、美国环境学家莱奥波尔德为代表创立了生态伦理学,提出敬畏生命、尊崇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8226;卡逊发表了著作《寂静的春天》,该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吸引了大家对环境恶化及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各国负责人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打开了环境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一、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涵
生态文化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展现了人们解决人与自然存在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具有文化特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受特定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通过传承,实现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蒙古族的传统生??文化是从蒙古族所从事的狩猎和游牧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并指导这个伟大的实践,使蒙古族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1]6。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习俗、宗教、文化、伦理等诸多方面,以狩猎文化和畜牧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
(二)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特征
生态化。生态思想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活动中逐渐认识和感悟到,游牧社会是由人、家畜、草场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关联互动的生态系统。人依靠家畜生活,家畜依靠草场生存,草场依靠人来保护利用,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人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以保持生态的平衡。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游牧文化就是一种生态文化[1]8。基于民族生存的需要,游牧民族要积极融入自然,心怀感恩,善待自然,敬畏自然。生态原则要植根于游牧民族的内心。自然与牧民有机统一,互不分离。游牧民族纯朴的生态意识与朴实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映射于独特的文学艺术中,扎根在丰富的民情风俗中。用他们独有的文化方式,将朴素的生态意识升华为深深的生态情结,将坚定的生态观念提升为民族的生态文化,世代相传、延续。适应性。人源于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应与不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游牧民族生活在北方广阔的草原上,草原尽管常有宜人的季节,美不胜收的景观,但那也只是一年四季中短暂的佳期。而其他时间就并不如此惬意了,甚至还会伴随着一些灾害的发生,例如旱灾、白灾。可见,游牧民族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兼有不利与有利两种客观条件。因此,游牧民族必须想方设法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并在其所处的特殊条件和环境中去建构自己的文化。游牧民族要在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延续下去,必须学会适应,他们做到了,而且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不论是生产、生活、耕作方式,还是知识体系的确立,都旨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保证民族的生存与延续,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智慧。全球越来越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人们尝到了盲目改造自然带来的恶果,通过冷静地反思,深深地感受到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珍贵,也体会到其中适应性特征的科学与合理之处。在活动中,通过游牧,既能满足畜群的食草需要,也能促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自然植被的整体性与持续性,促进自然环境的不断优化。因此,游牧民族与环境是互相支撑的和谐体,这种生活模式,在历史上对中国北方生态系统的维护发挥了积极作用。生活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即在于它是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具有适应生活实际的合理性。如在住居方面,蒙古族的可移动式蒙古包,是处于方便游牧民经常流动的生活需要而发明的;在服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探《拾遗记》中表现出的乱世文人意识.doc
- 星克巴:传递客户服务.doc
- 科技常用名词解释.doc
- 天人信仰忧患意识拯救大地——论当代文坛生态书写的三个方向.docx
- 内蒙古高考移民政策突变.doc
- 雷平阳诗集《云南记》中的生命意识探析.doc
- 、酒泉市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doc
- 【三月三:月日出发】元-人赴一场大海之约!海陵岛三日游住五星级酒店.doc
- 昆明金叶装饰设计公司管理制度.doc
- 《说文解字》中服饰文化的体现[].doc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最近下载
- 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VTE风险评估及预防.ppt VIP
- 一年级上册识字1 识字闯关游戏 课件(共24张PPT).pptx VIP
- 电力工程勘测方案设计(3篇).docx VIP
- %227中央空调通风与空调工程清单估算(成本估算).xlsx VIP
- 钢结构焊接施工方案(最终版) .pdf VIP
- 写字楼物业管理与租金收益.docx VIP
- 2024年巴东县选调县外在职在编教师真题.docx VIP
- 医疗器械企业质量手册.doc VIP
- XX乡政府关于推荐XXX同志评选高级农艺师材料.pdf VIP
- Souvenirs d'enfance童年的回忆-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