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课堂教技能指导
教
师
课
堂
教
学
技
能
指
导
目 录
第一章 提问技能 5
一、提问的教学功能 6
(一)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6
(二)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7
(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7
(四)活跃课堂气氛,提示教学重点 8
(五)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
二、提问的类型 9
1.知识水平提问 10
2.理解水平提问 10
3.应用水平提问 11
4.分析水平提问 12
5.综合水平提问 12
6.评价水平提问 13
三、运用提问技能时应注意的方面 17
(一)讲究提问的质量 17
(二)激发学生的“问”、“答”意识 22
(三)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纽带 28
(四)提高对学生答问的反馈能力 31
(五)把握好提问的对象 35
(六)其他 37
思 考 题 52
第二章 试误技能 53
一、试误技能的概念 54
二、试误技能的理论基础 55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试误说) 55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58
三、试误技能的实施 6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60
(二)推动学生尝试 61
(三)提供学习反馈 64
(四)设计迷惑 69
(五)利用错误 72
四、运用试误技能时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79
(一)不急于求成 79
(二)不包办代替 79
思 考 题 84
第三章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85
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85
(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85
(二)合作学习 85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 86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 87
(一)合作学习的实质 87
(二)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87
(三)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88
三、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 88
(一)分组分工不当,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 89
(二)目的不明,为合作而合作 89
(三)时间不足,草草收场 90
(四)规则不明,指导不力 90
(五)评价不全,越俎代庖 91
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表现 91
(一)各抒己见,没有共识 91
(二)易受干扰,东张西望 92
(三)推诿抱怨,难成合力 92
(四)高谈阔论,张扬无序 92
(五)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93
(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93
(七)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93
五、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操作要点 94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94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94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00
(四)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 100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100
(六)合理地设计合作任务 102
(七)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105
(八)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105
(九)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 108
(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108
(十一)发现问题,寻求典型 110
教学背景 110
思 考 题 123
第四章 组织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技能 124
一、认识探究学习 124
二、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126
(一)进入情境 126
(二)提出问题 127
(三)建立假说 128
(四)制订方案 129
(五)实施探究 131
(六)得出结论 132
(七)意义建构 132
三、为什么要提倡探究学习 134
(一)探究是人的天性 134
(二)有些知识需要以探究的方式获得 136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注点不同 138
(四)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效果不同 139
四、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141
(一)探究学习的信念 141
(二)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144
五、教师在组织探究学习中应避免的问题 155
(一)为动手而动手——有行动,无心动;有思维,没思想 155
(二)对探究学习的关键之处缺乏把握 159
(三)探究的教条化 162
思 考 题 180
第五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能 181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181
(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 181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182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183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84
(一)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专门机构的事,与己无关 184
(二)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教师负担而不愿参与 184
(三)学校现有课程资源闲置的问题突出 184
(四)对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较差,重视了教科书(教材和教参等)甚至将教科书当成了唯一的资源;上课时不加取舍地照搬教参或现成的教案集;重视教师教的资源,忽视学生学的资源;忽视校外资源的拓展和利用 185
(五)认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认识到它对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86
(六)对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不到位 186
三、需着力关注的几类课程资源 187
(一)教师——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课程资源 1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