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农村家庭收支结构的调查
关于农村家庭收支结构的调查
摘要:根据调查部分的农民大都种有2亩多地,年产稻谷约1000斤/亩;小麦约600斤/亩;玉米约700斤/亩,此外再种一些花生、大豆、油菜、红薯、胡豆等农作物。其中一少部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剩下的除留下一些做种子外全都卖了,所得销售收入2000元左右,再扣去种植成本,净收入大约有1200元;另外他们家里通常还会养猪、养鸡、养鸭、养牛,这些畜牧业收入大约在700~800/年;最后就是他们在工厂打工,月收入在200~300之间(大多数以天工计算工钱,这样就挫开了农忙时节)这三部分的收入组成了该层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
关键字:农民 经济 收入 支出
在西部大开发及建设新农村的口号下,家乡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旧破烂的土房换上了砖瓦砌的二层小楼房;杂乱无章的房屋分布转换成规划整齐的行列排布;鸡肠式的小路扩宽为双向道的水泥路;简单的镰刀换上了巨大的收割机;彩色电视机、VCD、DVD、摩托车、电脑…….. 不断涌现的现代化装置展示了农村奔小康的一片欣荣景象。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农村经济的改变,而根本上来源于农民家庭经济结构的变化,本次借放寒假的机会回到家乡,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借助春节走亲访友的特定时机,我开始了这次为期七天的“关于明星村家庭收支结构”的调查活动。
本次活动我走访村干部、村民共计37户,做村级问卷调查一份,村民问卷调查五份,虽然其所占本村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只有4.9%),但是这些人都是经过选取的,他们大体上可以代表整个村庄的情况。
本村共有村民749户、2442人,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为1234.44亩,其中以水田(有87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为最主要的土地类型,小麦、稻谷、玉米、红薯等等为主要粮食作物,又因为它是永太镇政府所在地,因此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该村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
通过调查得知本村共有劳动力1730人,其中40%的都外出打工。这部分人大多数是80年代后期出生的,由于不满足于呆在家里种庄稼,向往外面繁华的世界,同时也为了给家里多挣点钱,所以就外去了。但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通常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如搬运工、建筑工、送货员、檫皮鞋等等,用汗水换回金钱,而且他们还面临着一些老板故意拖欠工资的危险。也有极少数的由于亲属关系或自身努力当上了企业中层领导。总的来说,他们的月收入都在1000~2000元之间,而且这部分人是完全脱离生产的,家里的土地是由父母或亲属代种,所以打工收入成为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有大约20%的劳动力,其中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他们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及靠近乡镇的地理优势从事经商,有些人做的生意很大,也有些做得很小。做大生意的如村上一位林老板,投资40万办了一个砖厂,一位何老板,年产几十万的榨油厂;做小生意的如市场上卖菜的、开个小饭馆的、五金小商店的、开面包车、买食品的、开茶馆的等。这些人不管生意的大小,他们的收入都构成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维持着整个家庭的开支。他们还因为离自家田地不远,所以在经商的同时也种着自家的地,但他们的种地面积都比较小——就象农户问卷中的林先生仅种地1亩,土地所出也仅500元左右。他们所得农产品仅仅用于家庭消费,一般不出售。他们这一阶层属于半工半农人群,但也有极少数的大老板农民——如刚才所说的林老板,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生活全靠购买市场上出售的粮食作物。
由于近几年来村庄经济发展较快,在村里开办企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本村共有大型企业8个,投资都在10万元以上;小型商店几十个,规模大小皆有。这些工厂及商店为附近村里的农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于是村里另外38%的劳动人口,他们基本也上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因为年龄较大不便外出打工,于是就呆在了家里。他们一方面经营农业、畜牧业生产,另一方面到就近的工厂干活,所得总收入维持家庭生计。根据调查这部分的农民大都种有2亩多地,年产稻谷约1000斤/亩;小麦约600斤/亩;玉米约700斤/亩,此外再轮种一些花生、大豆、油菜、红薯、胡豆等农作物,即改良了土地结构又增加了农业收入。
其中一少部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再适当的留下一些做种子,剩下的就全部卖了,所得销售收入有2000元左右,再扣去种植成本,净收入大约有1200元;另外他们家里通常还会养猪、养鸡、养鸭、养牛等,通过卖肉和蛋类所得畜牧业收入大约在700~800/年;最后就是他们在附近的工厂打工,月收入大都在200~300之间,但干得多的人有时可以达到500/月元,甚至超过700元/月,也就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道理。(大多数工厂以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