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意图
试论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意图
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11-0213-01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以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其主战意图在史学界引起了争论。史学界普遍认为,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主战派是妄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蒋介石而代之。而以熊宗仁教授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何主战的意图并非如此简单,何的讨伐策略扮演了双簧的角色。我也比较赞同这一观点。一方面,从人的本性和权力欲来看,起初确实是有想取蒋介石而代之的想法。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情况和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来看,何应钦是识时务的,就算有取代蒋介石的想法,但他也不会这么做,而是把这种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因此,何应钦主战的主要目的还是救蒋介石而不是害蒋介石,这方面才是主要的,值得重视的。
首先应当承认,何应??在事变开始时是有取蒋而代之的意图,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和权力欲的外在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而盖棺定论,要用事实说话,用史实说话。何应钦是一个相当识时务的人,他非常的清楚,它是无法取代蒋介石的,于情于理他都不会这么做。为了保住他的地位,营救蒋介石是一个非常明智之举。
一、何应钦的“主战”策略是国民党中央的决定
“主战”策略不是何应钦一人的主张,而是国民党中央的决定。何应钦任“讨逆军总司令”并亲自指挥国军讨伐西安,这完全是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决议,是南京政府一致的呼声,何应钦只是以军政部长之职而担此重任,服从并执行中央命令而已。因此可以说,主战主张得到了国民党一般将领、黄埔系以及复兴社的广泛拥护的。
基于全党上下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及“主战”的强烈呼声,在12月26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了第23次政治会议,主战派和主和派对蒋问题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代理行政院长孔祥熙也同意“军事政治,同时并举”的策略。并且两派还达成了协议:一、推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迅速指挥中央军进攻西安。二、由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杨。三、推于右任为“西北宣慰使”,北上进行孤立张、杨的分化瓦解活动。何应钦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撇开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的军事大权。
从以上可以看出,何应钦出任“讨逆军总司令”并指挥国军讨伐西安,完全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决议。对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来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兵变,是阴谋谋害领袖的叛变之举,是不容谅解的事情。因而,何应钦乃是以军政部长之职肩任巨艰,只是服从并执行中央命令而已;其出兵讨伐,不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执行了国民党中央的集体决议,是合法的。既然如此,那么连此举都不是他个人的行为的话,有怎能将“主战”害蒋一罪加害与何应钦个人呢?这是不合理的,这更加说明了主战害蒋一说的是不成立的,反之,“主战”是为了达到救蒋的这一目的。
二、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
从个人情感方面分析,以及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上看,何应钦主战的目的应该是救蒋介石而非害蒋介石。何应钦清楚地记得,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是怎样得来的,是与蒋介石的提拔和重用分不开的。何应钦结识蒋介石较早,1908年,何应钦赴日留学,入振武学堂,与蒋介石同窗。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上海光复之役,与蒋介石共事于陈其美手下。二次革命失败后,何应钦再次东渡日本继续求学。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立时,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任军校少将总教官,从此,蒋介石、何应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何应钦办事认真,处事谨慎,且无不良嗜好,渐渐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赏识,把许多事情都交给何应钦去办理,委以重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组建两个教导团时,何应钦被委任为第一团团长。对此,何应钦十分感激,竭力图报。又由于助蒋在叛军陈炯明围困时转危为安,因此二人结下了生死之交。随着蒋介石地位的上升,何应钦也步步高升,后成为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军界元老,一直紧紧追随蒋介石。
何应钦也十分明白,他没有蒋介石那样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在他周围没有形成像拥护蒋介石一样的嫡系部队,也没有自己的地盘、雄厚的兵力能够称雄一方(这也是蒋对他绝对信任和重用他的原因)。他虽然得到了一部分黄埔将领的支持,但他们支持何应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蒋介石,而不是取蒋而代之,更不是置蒋介石于死地。何应钦若有不轨,他不仅会遭到黄埔系将领的反对,调动不了军队,而且会落得个人身败名裂的下场。何应钦并非一介武夫,只懂战略的人,他对人情世故也是相当清楚的。长期寄生依附的惯性,使他在权力角逐中往往较别人多一些自知之明,何应钦不敢也不可能利令智昏到想取蒋而代之的地步。
正是何应钦自度不是国民党的中枢,他不能也不会取蒋而代之的心理,因此,他一方面说服别人支持讨伐,一方面致电在德国养病的汪精卫回国主持中枢大计。这正是何应钦在权力角逐中现实而老成、不显锋芒的一招。这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