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病学稿第二次
*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 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个脊髓节段所属的脊神经都分布到相应的体节,包括肌节和皮节。此后随着发育过程的进行,肌肉、皮肤有了形态和位置的改变和迁移,但仍然与原来所属的脊神经相联系。因而,每对脊神经分布都存在一定规律,特别是脊神经皮支的分布规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简介如下:在躯干的颈神经和胸神经皮肤分布区节段性明显,其分布区由上向下依顺序分节段排列。如第4胸神经皮支分布于乳头平面,第6胸神经皮支分布于剑胸结合平面等(见胸神经)。四肢的皮神经分布也有一定规律性,大致按肢芽长出的方向,在分布到肢体的神经顺序中,最上、最下者分布于肢体近侧部近躯干处;而顺序中间的诸神经,则分布于肢体的远侧部。如分布上肢的臂丛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而第5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分布到上肢较近侧,顺序中间的第6、7、8颈神经分布于上肢远侧、手区(图18-26,27)。 图18-26脊神经节段性分布(前面) *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突起,而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中心、神经纤维因外伤或其他原因与胞体断离,则要发生破坏和死亡,这种过程称为神经纤维溃变。神经纤维的溃变发生在与胞体离断数小时以后,此时的轴突和髓鞘以至末梢部分先出现膨胀,继而出现崩裂,溃解成碎片、小滴状,也称weller变性。自损伤部位向神经纤维远侧部及其末梢发生的溃变称为顺行溃变 anterograde degeneration; 自损伤部位向神经纤维近侧部的溃变,一般仅出现一小段,称为逆行溃变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在神经纤维溃变的同时,其胞体也出现肿胀,胞核移向一侧,尼氏体出现溶解消失或固缩变形等反应,严重时导致神经元死亡。 神经纤维溃变所产生的碎片、小滴被附近的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而溃变神经纤维表面的施万细胞仍然存活,并不断增生形成细胞索即 bungner带,细胞索在断裂的断端间互相愈合并诱导轴突向远侧生长。 神经纤维的再生一般发生在损伤后的第2~3周,损伤的神经纤维其胞体中的尼氏体逐渐恢复正常形态,胞核回到中央,与胞体相连的损伤神经轴突由损伤的近侧段向远侧生出数条幼芽,这些幼芽部分穿过损伤处的组织缝隙,并沿施万细胞索向远侧生长,最后到达原来所分布的组织器官,而其余的幼芽分支则退化或消失。沿施万细胞索生长的轴突幼芽继续增粗、髓鞘也逐渐形成,神经纤维的功能逐渐恢复,此时,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初步完成 (图18-4) 。但有的幼芽进入神经的结缔组织内,形成神经瘤。 在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中,受着许多微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施万细胞的增生是重要的,如果施万细胞不伴随着轴突生长,就不会出现有意义的轴突生长,而施万细胞的增长也受着纤粘连蛋白的表达水平所调节。同时施万细胞也是神经营养因子的重要来源。这些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 *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主要是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中继,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在种系发生上,锥体外系是较古老的结构,从鱼类开始出现,在鸟类成为控制全身运动的主要系统。但到了哺乳类,尤其是人类,由于大脑皮质和锥体系的高度发达,锥体外系主要是协调锥体系的活动,二者协同完成运动功能。人类锥体外系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例如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一切精确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而锥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锥体系是运动的发起者,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由锥体系发起的,然后才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如骑车、游泳等。下面简单介绍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 * * (二)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丘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度颤搐。 * 此环路是锥体外系中又一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