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与林下种植思路.docVIP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与林下种植思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与林下种植思路.doc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与林下种植思路 摘要 通过对永定县巴戟天种植现状调查,分析了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提出了林下种植巴戟天的技术思路。示范基地建设投入产出分析表明:投资回收期为5.6年(建设期);年投资的利润率为26.8%,说明林下种植巴戟天项目辐射带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林下种植;经济效益;福建永定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18-03 巴戟天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素有“北有人参南有巴戟天”的“南方小人参”之称,是市场紧俏的名贵中药材。2012年“永定巴戟天”在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之后,又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永定县“永定菜干” 之后又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笔者通过对永定县巴戟天林下种植现状调查,分析了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提出了林下种植巴戟天的技术思路,项目建设经济分析表明:投资回收期5.6年(含建设期);年投资利润率26.8%,林下种植巴戟天项目辐射带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产地环境概况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我国厦门、汕头2个经济特区的腹地,地跨东经116°25′~117°5′,北纬24°23′~25°5′。东与南靖县、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和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总面积2 224 km2。是福建省著名的老区、烟区、侨区、土楼区和矿区。县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全境群山起伏,大致以永定河为界,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是博平岭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中低山,西部属玳瑁山支脉。县内主要河流有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汀江干流。永定地处北回归线北侧、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1 ℃,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霜期10 d,年降雨量大多在1 400~1 8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42.8 h,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巴戟天的生长。 据《龙岩统计年鉴(2012)》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底,永定县土地总面积2 224 km2,总人口48.03万人,农业人口占78.7%,财政总收入17.58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926元。永定县属农业县,年人均收入较低,属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福三线、龙梅铁路、国防道东东线、双永高速公路(在建)贯穿全县东西南北,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快捷的交通网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话、互联网已村村通,无线通讯实现全覆盖,为项目建设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 2.1 栽培的需要 巴戟天是永定县的传统中药材,其中“湖山巴戟天”为该县传统名产中成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巴戟天野生转家种的成功经验,药效成分也得到了有关中药材专家的首肯。1986年3月,永定县在湖山乡开辟了13.3 hm2的巴戟天生产基地。目前,巴戟天种植覆盖了全乡的9个建制村、34个自然村。2009—2013年,新增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666.7 hm2。在国家倡导下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空前。因栽培的需要采挖了大量的野生巴戟天,导致了该资源的缺乏[3-4]。 2.2 市场的需要 巴戟天野生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栽培品,人们为了眼前的短期利润,对巴戟天资源进行乱采滥挖,不仅急剧地减少了野生巴戟天资源,还对其再生长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5]。 2.3 环境破坏严重及自身繁育困难 巴戟天为热带、亚热带藤本植物,在其生长的前期需要隐蔽度大,后期则向阳生长。基于此生态学特点,野生巴戟天多为山谷林中缠绕树木向阳生长。由于开垦山林及乱采滥挖现象的存在,严重地破坏了巴戟天的生长环境条件[6]。同时巴戟天通过有性的方式进行繁殖较为困难,需要经过一定年限的生长才能结果,且其种子往往在成熟前易被鸟类吃掉,导致了野生资源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较差。 3 永定县巴戟天林下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3.1 政策环境优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对中药材等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为区域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永定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种植业的发展,把巴戟天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把巴戟天林下种植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2013年巴戟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政府成立“永定县巴戟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乡(镇)相应成立巴戟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抓好本乡镇的巴戟天产业规划、开发指导、落实等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确保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