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民国,上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民国,上大学

报名费,听起来好像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不然。 各大高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时间。如1931年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当时的最高学府)的入学考试在7月6—8日,南开大学在7月下旬。 考生为了提高录取机会,往往同时报考好几所大学,挨个考试。 要交好几份报名费,花很多差旅费——刚在南京考完,又赶紧坐火车到上海考试,得花钱买车票以及住旅馆。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民国文坛大腕,如鲁迅、冰心、茅盾、郁达夫、钱钟书、徐志摩、臧克家等等,都读过大学,甚至留过学,他们的家庭出身,大多非富即贵,至少是中产之家。 鲁迅小时候虽然家道中落,他母亲毕竟拿得起八块大洋的盘缠,使他考入江南水师学堂,赶上清末留学潮,公费留日。 不是说这些名人之所以有所成是因为家庭出身好,而是说在清末以及民国,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在民国,上大学 徐松 民国也有全国统一高考,跟现在大同小异,也按计划招生,分文理科,不过只存了在三年。 多数时候,民国没有高考,想读大学,直接去想读的大学报名。 报考 高中毕业证 四寸半身近照 三四张 介绍信 籍贯所在地 教育局开具 (报名师范大学 或教育学院需要) 缴纳报名费 (报名费是体检和买试卷的费用, 1930年代报名费一般是三五块大洋。如1930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是三块大洋) 递交报名材料 报考 1块大洋 300元人民币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自主招生报名考试费 200元 报考 报考 民国时津浦线火车票 1元法币≈20元人民币 报考 交完报名费,领取并填写志愿表 志愿表 姓名 年龄 籍贯 学历 通讯地址 报考的院系 报考的专业 填完,交到登记处,领取并填写体检表 体检表 体检时间 体检地点 注意事项 报考 准考证(背面) 日程安排 考试科目 考生须知 过几天,去体检,通过后,领准考证 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报考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 笔试 取得入学资格 口试 报考 私立大学 1920年代大学收费 北京大学:第一学年60块大洋; 清华大学:第一学年40块大洋。 没有政府补贴,经费主要来自学杂费,所以学费很贵。 南开和复旦每年是100块大洋; 同济大学学费高达200块大洋。 国立大学 国立大学 清华与北大基本一样:每年20元 铁道部属交通大学:每年40元 (每年22—40元) 南开大学:每年60元,每学期30元 (每年45—120元,中间数约90元) 不收学宿费 私立大学 师范学校 燕京大学等教会大学基本一致: 每年约160元(银圆,下同) 教会大学 1930年代大学收费 尽管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庞大,仍保持相对充足的教育经费。  民国高校中,教会大学和医科大学学费最高,收费项目也多 金陵女子大学 每年学费:200块大洋(1919年) 书籍费:20块大洋 校服费:10块大洋 试验费:24块大洋(去实验室做试验) 一张借阅卡:10块大洋(去图书馆查阅图书) 燕京大学 1935年学生每学期须纳费: 学费:55元 宿舍费(电,炉,水等):20元 医术费(药费另记):2元 体育费:2元 杂费:2元 总计:每学期81元,每年162元 但是物有所值,教会大学的校园环境相当优越  1、两人一间宿舍 2、每间宿舍配备 浴缸、电话、饮水器和洗衣设备 3、不间断供应热水 4、每层有一个小厨房 嫌大伙房饭菜不合口味的学生 可以在小厨房自己做饭吃 1、北洋政府时期,六人一间宿舍 2、宿舍楼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3、冬天没有热水,学生冻得发抖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 住宿条件 教会大学的教学质量相当优越 教会大学的英语教学是一流的,大多数教科书用英文编写,教师多为外籍教授。 如上海浸会大学,全校50名教授中22个是美国人,老师用英语讲课,学生用英语交流。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口语水平高得吓人,只学一两年,就能跟老外顺利交流。 父亲谢葆璋: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司长 浙江海宁望族,自小过着公子哥生活 冰心 徐志摩 郁达夫 哥哥是大律师兼大法官 父亲是地主 臧克家 父亲是乡绅 茅盾 父亲是教授 钱钟书 父亲是教授 钱钟书 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200块大洋 最基本的饮食要花 105块大洋 1932年,燕京大学学生在北京颐和园附近调查发现 剩下的钱 要看病、买估衣 (不舍得买新衣) 走亲戚、随份子 一年最多只能攒 十几块大洋 年成不好时,还欠债, 供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大学! (参见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无论是每年几十块大洋学费的公立大学, 还是一两百块大洋的私立大学, 穷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的, 因为普通百姓的收入低得可怜。 1931年,蒋介石的笔杆子、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主笔 陶希圣感叹: “从小学到大学的几层等级, 逐渐把贫苦子弟剔除下来, 最贫苦的农工子弟们没有受初等教育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