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整合泉州市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精选资料
习作部分存在问题 1.不少习作有“套题”之嫌,所写内容生搬硬套,没有主见,甚至有“背作文”的迹象,让人忧虑。比较多的是照搬五上语文《生命与水》一课里面的段落句子,成了典型的“抄课文”习作测试。 2.相当多的学生从字数上看,具体有余,通顺不足,病句、字词写错像春天的杂草一样,到处都是。但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应试”技俩,让评卷老师在“赶时间”与“要认真”之间疲以奔命。 3.更让人忧虑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通篇只用两三个句号(甚至只会在末尾用一个句号)的习作到处可见,不少学生只会使用逗号!很难能够找到一篇用错标点符号不超过3个的文章。满分作文的缺失,可能与此不无关系! * 4.少数一些学生“穷”得只剩下填一个题目,其余不知所云,简直是“胡言乱语”、“痴人说梦”。更有甚者,通篇没有写一个字,这不知是学生“弱智”弱到了家,还是个别学生被老师“破罐子”摔“破”到了家? 5.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有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的坏习惯,有的还是“整班”“一塌糊涂”地滥涂滥改,仿佛浑身绑了绷带的伤员,或者鼻涕浑身、螨虫遍布的癞皮狗。 6.从内容上“猜测”,所写的内容跟“城区生活”有关的习作,比之所写的内容跟“农村生活”有关的习作,在立意构思上、文字表达上等多方面都高了差别很大的一个“档次”,很明显地看出了在习作水平上的“城乡差异”与“教育不均衡”。 * 三、关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 * 1.为什么考:减负增效 减负: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不要做繁杂少 功的题海训练,“与其练不如不练”。 增效:增强学生的能力素养。增强教师的教 学效率。 * 2.考什么 1.考察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学生通过语文 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 2.考纸笔测试能够考到的、不考不适合纸 笔测试的。 3.考核心的知识和能力、不考旁枝末节、 偏题、难题、怪题。 *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测试内容框架(讨论稿) ☆2009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 3.怎么考 各部分考试题型改进示例 * 传统板: 同学们,祝你们马到成功! “同学们”这三个字按音序排列应是: 、 、 ,读轻声的字是 。 改进版: (注意书写工整)六(1)班有四位同学竞争班长,他们分别姓:藤、卓、熬、匪。现在要全班同学民主投票,如果按姓氏笔划从少到多排序:□□□□;如果按姓氏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序:□□□□。 * 传统版: 把下面的名言佳句补充完整。 劝君更尽一杯酒, 。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 。(补充名人名言) 改进版: 这次晚会上大家一定要 —— ,拿出自己的绝活!(填歇后语) 《左传》里有这么一句格言“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填写格言) * 今天,表哥抄袭答案解答出了一道奥数难题,爷爷以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连声夸好。我想,“ ”,便当面揭穿了他。引号里边的句子应是( )。 A.正直是道德之本。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符合下列情境的一组诗句是 [ ] 微风过处,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纷纷落下,某同学心生感慨,想写一二句诗却无从下笔,凝神时,忽然吟出“ ”。 A.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传统版: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因为“其一人 ;一人虽听之, 。”从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改进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判断题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与“虽与之俱学”两句中的“之”意思相同。() * 传统版: 《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 1.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填在括号里。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全力以赴: (2)截然不同: 。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处排比句。 4.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两个这样的句子。 5.概括短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1)第三自然段: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