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哲学史专论之五..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专论之五.

第七讲 周敦颐的哲学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又作惇颐。道州营道人。晚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以其营道故居“濂溪”命名,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其学派称“濂学”。 政治上拥护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易通?师第七》) “以洗怨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宋史》本传) 庙堂热忱:“万里诏书频降下,一方恩惠尽均匀,丈夫才略逢时展,仓禀皆无亟富民”。(《周濂溪集》卷八) 山林情趣:“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周濂溪集》卷八) 主要著作:《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等。 宇宙论、价值论、政治论三位一体。 一、《太极图》的宇宙论 周敦颐将宋初道士陈抟的《无极图》改造为《太极图》。陈氏《无极图》是自下而上,用以表示方士修炼的阶段和过程;周氏《太极图》则是自上而下,用以表示宇宙演化的程序和过程,突显出宇宙论的意义。 周敦颐关于宇宙衍化的基本次序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和人。 周氏著《太极图说》以解释《太极图》。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第一图:“无极而太极”(一说“自无极而为太极”) 圆圈象征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状态。 第二图:坎离互含之象。 太极之动生出阳气,动极生静;静时生出阴气,静极复动。动静各以对方的终极状态为自身转化的依据。于是,太极初分为阴阳两仪。 第三图:五行交替之象。 阴阳交互作用而产生五行,五行在时间上的顺序分布构成了四时。 逆推:五行----阴阳----太极----无极。 第四、五图:阴阳五行配合而生万物、而生男女(牝牡、雌雄)。 《易?序卦》:“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二、价值论-----“立人极” 《太极图说》肯定了人的价值。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价值序列:万物-----人------圣人。 圣人一言而为天下法-------立人极 圣人何以能够立人极? “立”:圣人为人世所建立;人的自我确立。 “极”:人世间最高的道德准则-----中正仁义。 中正仁义的根本点-----主静。 主静之方------无欲。 三、以“诚”为本体的伦理哲学 1、“诚”是万物之本源,作用于万物终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通书·诚上》)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同上) 乾元即太极,“诚”源于太极即有宇宙本体意义。太极转化为性。于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诚是至实无妄,自然无为,即纯粹至善。人不能直接体现这个纯粹至善的“诚”,而须借助于修养功夫而“复”之。故“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至此,乾之四德有了伦理的属性,表现了人性本质生成的全幅过程。 周氏试图通过论证,赋予“诚”这一儒家传统的范畴以天道的本质属性。进而为儒家的道德本体论安立一个天道自然的哲学基础。 2、“诚”是寂然不动之体,“神”是“感而遂通”之用。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系辞》:“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机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机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郑玄注:“机,当作几。几,微也”。 朱释:“几者,动之微;善恶之所由分也。盖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当发现,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矣。” 3、诚是世界的本质,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和境界。 “五常之本,五行之源”。(《诚下》)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书·圣学》) 一切德行皆以诚为基础,又以诚之实现为最高境界。 其他观点 “一”与“万”的统一。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通书·理性命》) 万物本于一太极,万物之中各有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