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港针灸教学——针灸美容与减肥
针灸美容与减肥辨证论治 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 中国针刀医学深圳临床科研基地主任 深圳龙济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 【脾虚湿阻型】 【胃热湿阻型】 【肝郁气滞型】 【脾肾两虚型】 【阴虚内热型】 针灸减肥的取穴及配穴方法 【取穴】 主穴:中脘、气海、滑肉门、大横、梁丘。 【配穴】 脾虚湿阻型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公孙; 胃热湿阻型配合谷、曲池、丰隆、内庭; 肝郁气滞型配膻中、期门、阳陵泉、太冲; 脾肾两虚型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照海; 阻虚内热型配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食欲亢进明显配上脘、手三里、足三里、下巨虚; 便秘配腹结、支沟、上巨虚; 闭经或月经稀少配合谷、关元、带脉、子宫、血海、三阴交; 浮肿配上脘、水分、天枢、太渊、阴陵泉、阴谷、复溜。 伴高血压病者配风池、太冲: 伴高脂血症者配足三里、太白、阳陵泉; 伴冠心病者配内关、膻中、三阴交; 伴糖尿病者配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接受针灸、按摩刺激的部位。 (二)腧穴分类 分布在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全身经穴共约361个。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那些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的腧穴,称阿是穴。 (三)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每个腧穴都有较广泛的主治范围。本经穴能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临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各经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而又有其共同性。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2)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3)手指比量法: 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 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 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 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脾虚湿阻型】患者多年龄偏大,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但超重不明显,浮肿,疲乏无力,肢体沉重,尿少,食欲不振,腹胀满,大便不爽,脉沉细,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舌质淡红或白。 【取穴】 主穴:中脘、气海、滑肉门、大横、梁丘。 【配穴】 脾虚湿阻型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公孙; 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针灸美容减肥。 【刺灸法】直刺0.8~1.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