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国五月风暴一些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法国五月风暴一些思考

对法国五月风暴一些思考   摘 要:上世纪60年代,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其中最为世人关注、影响最大的就是法国1968年发生的五月风暴。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自然引得众多学者对此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在六七十年代,不少法国学者认为这标志着工人阶级掌权的开始,而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中国学者也认为这是一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争取社会主义的运动。综上,许多评论的声音仍集聚在这场运动的政治层面上,但笔者认为,五月风暴的发生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社会一片欣欣向荣之机,跟传统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发生背景截然不同,并不存在发生社会革命运动的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且此次运动的发动者和主要力量是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学生,运动首先的矛头是指向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其后延伸至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改革的内容模糊宽泛,缺乏明确目的性。即便运动后期有了工人阶级的加入,但从整体来看,仍无法与传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相比。所以与其说五月风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如将其定位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更为合理。   关键词:五月风暴;特点;文化性   1 五月风暴及其发生背景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而另一方面,在和平富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们,却毫不买账地发起了此起彼伏的运动。西欧社会的这些学生运动,有些是从最初的学生罢课开始,渐呈星火燎原之势,覆盖全国各行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的五月风暴。   1968年3月18-22日,巴黎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越战游行。22日晚,学生占领学校行政大楼来开展进一步的斗争。至5月间,学潮愈演愈烈,几近失控,巴黎学生与警察发生了激烈的街头冲突。此后,法国共产党和工会也都举行了全国24小时总罢工,声援学生斗争。直到5月底,事态才渐趋缓和,惊恐无措的政府奇迹般地渡过了危机,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无声无息地宣告落幕。   五月风暴发生时,法国国内经济空前繁荣,就业良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法国也逐渐拥有了一个大国的底气与气势。然而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年轻人的不满却在空气中悄悄集聚,最终唱出了这一台大戏。在此,我们不妨来尝试分析一下五月风暴爆发的背景。   首先,这些出生、成长于战后的年轻一代们,在享受消费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之余,感到了精神上的空虚和压抑。他们受到50年代“跨掉的一代”的影响,对生活充满不满和惘然,迫切需要借助一些什么来宣泄他们的感情,表达对社会的反叛。其次,当时法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僵化,高等教育模式陈旧。我们知道,即便在现在的法国大学,教师仍具有相当权威,学生教师间一律以“您”来称呼。在当时,情况更胜,教授与学生间“等级森严”,双方无法平等交流。此外,面对时代的新兴潮流与趋势,大学明显准备不足,开设专业过于陈腐传统,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学生们怨声载道。同时,二战后各国都出现了一批生育潮,到1968年,法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从十年前的17万人激增到61万人。这些急剧增长的学生数量,占满了校园空间,导致师资严重缺乏,而且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对生活充满了痛苦感。这些都加剧了学校与学生的矛盾。最后不能不提的是五月风暴发生的文化背景。法国作为大革命的故乡,有着十分强大的革命传统。法国人有这样一种习性,喜欢变革,哪怕是仅仅为了变革而变革。法国大革命已经深深扎根在法国人的思维中,当国家局势平稳发展时,人们就开始不安于现状。富裕反而激发出了幻想与渴望,再加上法国人爱好革命的天性,来一场革命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2 五月风暴的特点   为什么说将五月风暴定位成是一场文化运动更为准确?不妨来看一下这场运动的特点。   2.1 文化批判为主,具体目标模糊   五月风暴不同于历史上的众多阶级革命,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政治纲领被提出。运动的发起者,青年学生们,似乎看一切都不顺眼,觉得万事万物都需要批判,但又没有任何明确的建议。甚至在很多时候,沦为只为批判而批判,一切现存秩序都是它的批判对象,号召人们起来造反却不知最终要指向何方。这个特点,从学生在运动中喊出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托老师和考试的福,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索邦:甜蜜的母校 私通的母校 父祖的母校”。可以说,学生们根本没有想过要推翻他们自身所处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反对的重点都集中在教育领域。这些口号充满戏剧性和夸张性:“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咱们一起推倒托儿所、大学和其他牢狱的大门吧”,“让想象力夺权”……学生们在校园里自由活动,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法目不暇接,靠语言愤怒前行。修辞才是最重要,凌驾于现实之上,它带领着这场革命走到所有远景前头。学生们最大程序地实现了个性解放,宣泄了心中所想,造就了一场具有批判性质的文化革命。   2.2 狂欢的“革命”气氛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