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文化失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设计“文化失语”

城市设计“文化失语”   题记: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   ——沙里宁   关键词:城市设计 文化失语 哈尔滨 历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   城市设计的“文化失语”指新的城市设计没能继承并发扬代表城市特有文化的原有城市规划格局等,反而破坏城市文化或新的城市设计不能体现城市文化的现象。   哈尔滨,一座中国北方的百岁城市,也是一座经历了若干国外城市规划及建筑风格洗礼的“东方莫斯科”。在其城市的发展及规划设计中,有着若干的难题与机会,也有着若干的失败与成功。一侧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另一侧是城市的未来之路,生活在哈尔滨的人们作何选择才能保证这位雍容妇人风韵不减?克服城市设计及发展中的“文化失语”,将会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一、哈尔滨城市设计历史回顾   哈尔滨城市建设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套相对完美的城市规划指导文件,从沙俄统治者1903年编制的《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到最新版的《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历次规划中城市设计印记都很清晰。   其中1903版哈尔滨城市布局,充分利用松花江丘陵地带的自然地形与景观资源,在秦家岗、埠头区、傅家甸等高地布局生活服务区,地势低洼地布局绿地、工厂,在丘陵陡坎布置城市主轴,城市景观轴及交通线垂直于松花江,相对独立的太阳岛安排休闲区,形成了江岛相映,组团相隔,有机共生的城市布局关系。   哈尔滨城市布局具有明显的早期欧洲古典城市设计手法,以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教堂、火车站、办公楼等为“标志性控制点”,各点之间景观轴线规划为道路和绿带,形成主干路网,主干路交汇点安排环岛、公园,主干路之间的轴线空间按功能需要、地形特点或城市形态又规划了方格式、放射式、鱼骨式等多样化次???路网结构,将城市划分为种类众多、面积配置适中的街坊,城市肌理丰富优美,如道里中心区的长条形街坊形态,用地布局紧凑,临街商铺多,建筑采用周边式布局,尺度宜人,新城市主义所推崇的正是这种街坊模式,1990年代末哈尔滨建设的昆仑商城也采用这种模式,商业繁荣,肌理统一,是哈尔滨新时期城市设计的代表之一。   二、哈尔滨城市设计现状   1、“文化失语”的城市设计   当代中国城市的规划普遍以现代经济理论和原则为核心思想,与传统城市的建设理念彻底决裂,城市高速、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恰恰表明与传统文化割裂的坚定决心。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要素组织与残存的传统城市肌理并置的强烈反差,使得城市原有文化渐无立足之地。   原有的老城区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大规模的“拆旧建新”的改造与更新方式,几乎使城市的传统文化景观消失殆尽,由于经济发展和过度开发,各式各样的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相继建立,城市边缘懵懵懂懂地走向了现代化、科技化,同时城市边缘的传统文化也在萎缩,直接导致自下而上的文化脉络被阻断。   (1)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历史文化街区   在道外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几乎每一座建筑都在遭受破坏。   不可移动文物大和平海味杂货店、三类保护建筑南头道街111号、拟定的第四批保护建筑南头道街49-51号、南二道街28-30号都被拆成只剩四堵墙的空壳。二类保护建筑的南头道街29号小(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楼现在只剩下框架,底层被钉上了木板,其楼体外墙精细雕琢的繁琐花纹图案、栩栩如生的人物,依然能令人感受到其曾有的辉煌。   (2) 吉林街52号——“大鹰楼”(原捷克领事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位于哈市南岗区吉林街52号的一幢二类保护建筑,因为外墙左右各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山鹰,因此被附近居民形象地称为“大鹰楼”。该楼始建于1905年,是原犹太商人G·L·克罗尔的私宅,后来成为前苏联及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曾作为某单位的幼儿园。后来幼儿园迁于他处,这里就变为居室置于民用了。    (3)红军街124号(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红军街124号的小楼也是一座“二类保护建筑”,其外墙上的铭牌刻着:“1921年竣工,砖石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如今,这栋小楼已被一些商家瓜分得支离破碎,从红军街118号至124号分别为“亚联便民缴费厅”、“天天数码冲印”、“新新娘婚纱摄影”和“汇丰照相机”。    (4)阿什河街63号、65号(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阿什河街63号、65号都是二类保护建筑,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