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法制史形考 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第1—5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传说因狱墙、狱窗皆为 圆形而得名。 2、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 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 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 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 五听 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包括:辞听,指听当 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 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 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 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法经》: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它是我国封建社 .《法经》 法经 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 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 “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 贼 ” ,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 的具律放在了篇尾。?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默、剔、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署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8、廷尉:秦朝和汉朝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注意:其长官也叫廷尉。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见P17——20) 2、奴隶制五刑分别是什么? 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剕(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见P28) 3、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见P46——52) 答: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一种法制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即提倡德治,谨慎使用刑罚。 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3、刑法世轻世重:(西周)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 答: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指点思想,有3个方面: 第1,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1断于法”。 这就是要求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的特权, 开始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 的壁垒。 第2,“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这就是要制定成文法,向 百姓公布,从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的秘密法。 第3,“重其轻者”,这是指在履行 刑罚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从而到达预防犯法的目的,这1立法的指点思想主要是针对劳 动人民。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帝国的统治者在帝国的发展中建 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中国制度之先河,尤其是在经济中的立法取得了重 要的成就,商鞅变法中的经济立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保驾护航,为后来的秦国逐鹿中原,问 鼎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尤其是其经济方面的立法, 而且建立了严格的近乎苛刻的责 任问责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立法 正文: 正文 睡虎地秦简 社会经济 革新精神 一、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 秦代经济立法中,土地立法是其主要部分。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利益,维护封建生产关系,是秦代经济立法的本质特征。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井 田土地制度,在春秋的中后叶就处于逐步瓦解状态。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国境内的 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开辟,成为“庐田庑舍” 。而奴隶主国家土地占有制的井田却因“民不 肯尽力”变成了“维莠桀桀”茂草丛生的荒原。这一变化,使私田急剧增加,公田逐渐破坏, 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商鞅相秦, 取消了标志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阡陌封疆”“ 除 井田,民得卖买” , “急 耕战之赏”《汉书· 食货志》,承认了私有土地“爰田” ( ) 。他还针对世卿世禄制度,推行了 按军功赐爵及田地的制度, 把爵位分为二十等,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 “ 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 ( ” 《商君书· 境内》 )通过这些措施, 在秦国逐步确立了封建土 1 地私有制。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 出现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 其中专属于土地制度的有《田律》, 还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厩苑律》《金布律》《仓律》等, 此外在《法律答问》中也有关于《田 、 、 律》的解释, 还出现《田令》的名称。用这些规定同《商君书》中的《垦令》《开塞》等篇 、 内容相对照, 可以明显地看出其间的相互关系与沿革的轨迹,都表明了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 私有制的确立。 (第6—10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