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质勘察要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土地质勘察要点 软 土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 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其压缩系数宜大于 0.5MPa-1; 不排水抗剪强度宜小于 3 0KPa。 ◎软土的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一、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薄层理与夹砂特征、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均匀性、 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地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二、固结历史及应力水平、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三、微地貌形态、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性质。 四、开挖、回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施工对软土的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 性的影响。 五、地区的建筑经验。 ◎软土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勘探点布置宜根据成因类型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勘探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当 土层变化复杂时,应予加密。 二、钻探取样应与原位测试相结合,取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三、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宜采用轻型动力触探。 ◎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确定,或根据经验确定。亦可利用堆 载、边坡和建筑物的原型监测资料确定。 ◎软土剪切试验应按地基土应力状态变化,加荷、卸荷速率,排水条件等选用相应的方 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土体加荷卸荷速率超过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率时,宜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的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渗透性很低的粘性土,可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或十字板 剪切试验。 二、当土体排水速率快且施工过程较慢时,宜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或直剪试验。 三、对土体可能发生较大应变的工程,应测定残余抗剪强度,必要时应进行蠕变试验、 动扭剪试验、动单剪试验和动三轴试验。 ◎根据变形计算的要求确定压缩系数、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 时,可采用常规固结试验、快速加荷固结试验、高压固结试验或等梯度固结试验。 ◎软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判定地基产生滑移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当建筑物位于池塘、河岸、边坡附近时, 应验算其稳定性。 二、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型式,当有地表硬壳层时,基础宜浅埋。 三、当建筑物相邻高低层荷载相差过大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沉降,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当地面有大面积堆载时,应分析对相邻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四、软土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地区建筑经验,并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软土成层条件、 应力历史、力学特性及排水条件。 2. 上部结构的类型、刚度、荷载性质、大小和分布,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 3. 基础的类型、尺寸、埋深、刚度等。 4. 施工方法和程序。 5. 采用预压排水处理的地基,应考虑软土固结排水后强度的增长。 五、地基的沉降量可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并乘以经验系数;也可采用土的应力历史的 沉降计算方法。 六、在软土开挖、打桩、降水时,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软土地基处理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可采用局部挖除、换土垫层、灌浆、悬浮式短桩等方 法。 二、对大面积厚层软弱土地基,可采用真空堆载、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或深层搅拌等方法。 条文说明: ◎本条对软土下了定义。中包括地质成因、沉积相及主要属性 (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 高,压缩性高,强度低等)。在软土分布地区,从地表向地下,包括了一系列不同岩性的土 层 (如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地表常有硬壳层,地下有若干硬土层,是良好的可供选 择的持力层。大部分软土灵敏性高,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的降低。 ◎从岩土工程的技术要求出发,对软土的勘察应特别注意查明下列问题: 一、除土层的一般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外,尤应查明: 1. 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的薄层理与夹砂层特征; 2. 土层均匀性,具体指厚度、土性等水平向垂直向的变化; 3. 可作为浅基础、深基础的持力层--硬土层的埋藏条件; 4. 在基础影响范围内基岩的埋藏条件、分布与起伏,基岩上部风化程度等。 二、对软土的力学性质的评定,查明软土的固结历史,确定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