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口窑陶器装饰的工艺特征和人文价值.doc
马口窑陶器装饰的工艺特征和人文价值
地处湖北汉川的马口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窑,所产陶器造型与装饰纹样独具特色,体现了湖北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炽热的创作热情,也展现了荆楚文明的曙光。它们以马口镇盛产的土质矿产原材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典型的陶瓷造型以及装饰手法,保留着民间陶器的传统风格,又迎合了时代的变迁。“渺渺群山一水国,孤舟尽目泛清辉”的马口,其陶器艺术在古时候属于劳动人民的文明,而在今天已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宝贵的审美和人文价值。
1 汉川马口窑陶器的源起与发展
马品窑陶器的烧造始于明代,至 1369 年 ( 明朝洪武二年) 马口窑处在最全盛时期,全县大小窑每年可生产日用陶器 3000 万件,行销南京、九江一带,以刻、堆、描、贴花装饰手法最具特色。
刻花坛缸,泡菜腌菜不变质; 陶制茶壶,夏天泡茶隔夜不馊。民国时期,战火频仍,天灾连年,窑业萧条,至解放前夕,仅邱子垴残存几口砖瓦窑,四条旧龙窑,仅供烧制一般粗陶器具,工艺陶技面临失传的境地。1945 年,日军投降以后,外省陶器入鄂,导致省内制陶业逐渐萧条,原本陶业兴旺的马口,到 1949 年解放前夕,从事陶业生产的只剩下 30 余户。此时制陶业还属于手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多数产品质量欠佳,加之多数陶户都是以此为副业,无力改良生产技术。
1954 年,马口 13 家窑业窑户在原有扇子窑基础上,成立汉川县地方国营马口砖瓦厂,生产青砖、布瓦。到 1955 年,汉川县制陶联户合并成立建新陶器厂,实行公私合营,1957 年改名为国营汉川陶瓷厂。随后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襄阳、南漳、谷城、利川、枝江、秭归、新洲、京山等县,先后建立生产陶瓷用品的合作社、陶瓷厂,陶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958 年建立了蕲春县岚头矶工艺陶瓷厂,从原料加工到成型、上釉、烧制等全部生产流程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机械生产,年产陶器能力达到 190 多万件。釉色装饰从以前的江泥釉、炭灰釉、铅釉、玻璃釉 4 种增加到 107 种[1].
原国营马口砖瓦厂更名为汉川县建筑材料综合厂,职工由 1957 年的 2509 人增加到 4960 人,最多达10000 余人 ( 多系从全县调集的民工) .翌年 10月,耐火砖停产。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的工艺美术制品被视作 “四旧”之一横遭破坏,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减少,仅在城关镇设有工艺厂,但不久停办。到了 1962 年,较大的陶瓷厂实行了半机械化生产,采用了球磨机、单刀旋坯机和烧煤的倒焰窑、方窑。然而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一些陶器厂被迫关、停、并、转,有的国营陶瓷厂退为合作工厂,日用陶瓷艺术的水平和产量逐渐下降。
70 年代初,在武汉、蕲春、汉川、浠水、嘉鱼等地的陶瓷企业推广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改用釉上帖花和黄金水、白金水装饰日用陶瓷,同时以粉彩进行绘画装饰,并发展了雕塑工艺,采用照相制版装饰产品。1973 年改传统龙窑为连续生产的隧道窑、推板窑和倒焰窑; 拉坯工艺亦采用石膏翻模、泥浆浇沉淀、干燥新技术,并相继开发了建筑陶、工艺陶、特种工业陶 3 个系列新品种,实行机械化生产,此后隧道窑逐渐普及。用于陶瓷生产的专用机械设备逐步配套,形成了从原料到烧成全面机械化生产线,改变了承袭数千年的全手工操作的传统工艺,并且逐渐淘汰了灰釉,普及推广使用玻璃铜绿釉和石灰釉,使得陶器产品的外观色泽更加鲜艳,器型统一。
1985 年,马口陶瓷厂占地面积达 75999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31510 平方米,拥有隧道窑、推板窑、倒焰窑各两座,制陶专用机械 127 台,固定资产值 270 万元,职工 584 人,生产 4 个类别 90余个品种的陶瓷制品 100. 75 万件。[2]
马口窑陶器烧造品种繁多,包括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器物,盆、罐、坛、瓮,到陶凳、陶桌、陶灯,甚至溺器、玩具。马口窑陶器产量、品种式样之丰富,可见一斑。所产陶器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3]现今马口镇周边的窑新、八屋窑、九屋窑、十家窑、杨家窑、喻家窑、梁家窑街门许多自然村均系因窑而得名。马口窑址在 2008 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口窑陶器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原材料便于开采,取材便利。马口镇地区具有一种富含钾、钠、钙及铝硅酸盐的土地资源,汉川县境内西北岗地部分,受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凹陷沉降制约,造成相变和缺失较多的盐群及伴生矿藏; 东南部低丘部分,受地层沉积环境及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形成了高岭土、石灰石等矿藏,主要分布于马口至南河一带。
适合烧造陶器的高岭土地质储量总资源量在 200 万吨以上,成就了适宜烧制不同用途、坚固耐用的陶器的条件和特色。马口窑陶器直接采用胎土泥料均为马口周围新集一带所产,由精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