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验情感能力
声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验情感能力
摘要:声音即使拥有高超的技巧、华丽的音色,如没有真情实感,也不过是个发声机器。声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大多数在单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涉世浅、阅历少,难以准确、全面的体验声乐作品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本文就将从三大方面——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谱的音乐要素、朗读歌词的语气,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体验情感,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艺术的真谛、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情感;体验;声乐;教学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这句话告诉我们:乐谱只是记录音乐作品的符号,音乐不是为了要表现多变的音符、复杂的节奏,而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换句话说:“情感”才是音乐之魂,声乐之魂。当作曲家、作词者把自己某一瞬间爆发的情感用音符、语言记录下来的时候,仅仅是把音乐的旋律节奏、文字表象的某些方面确定下来,而大量的信息都在转变为符号的过程中过滤掉。虽然记谱法日益完善,但无论再怎么详尽,无论附加多少表情术语,也都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在韵律和情感的微妙变化。因此,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蕴涵在乐谱符号、歌词大意背后的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并将这一灵魂体现在歌声中,使记谱法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使歌声饱含深情。
翻看声乐类资料,你会发现很多描写“声乐与情感体验”的论文。这类论文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常强调“情感”在声乐中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论文从演唱、表演角度出发,情感体验谈及得不多,更多的是在谈论情感表达——如何运用声音表现情感。有一些论文从教学方面来讲的,但不是说得太理论、太抽象,读者不好理解运用;就是笼统地、概要性的点出一些要点,没有更细致、更深入的分层次、分重点举例说明。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把积累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如何培养学生体验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背景出发、从歌谱的音乐要素出发、从朗读歌词的语气出发,其中“歌谱的音乐要素”是我想谈的重点,因为细腻的情感的体验还是通过音乐要素展现给我们。
那首先,我们还是从头说起:
一、从歌曲的创作背景中体验情感
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比如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个特殊的年代环境、创作者本身的 。在给学生布置一首新歌时,一定督促她做这样的案头工作。
(一)了解歌曲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体验情感
每个作词家、作曲家都有独特的成长历程、生平事迹,从而从侧面体验作品的感情。比如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很多学生在初次听闻这首歌曲时,往往很局限的把它理解成一首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歌曲,那这样的体验、理解有没有错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看看创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这首歌曲。
刘半农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这首歌曲创作于五四运动之后,刚好是是我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民族苦难最多的时期,像当年很多进步青年一样,国内的有志青年都远赴欧美、日本留学,希望能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来救国。当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于1920年2月7日携夫人和女儿远赴英国伦敦留学读博。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求学的日子是相当清苦的,伦敦的生活费昂贵,一家三口仅靠一个人的薪水生活,并且半年后又添了一对龙凤胎,真是穷得连摇篮都买不起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诗!这样学生立刻就能体验到:“他”字在这里代表的是中国,表达了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
(二)了解歌曲创作时的历史环境体验情感
任何一首歌曲都不会凭空产生,肯定有一定的情景、环境、事件促成了它的诞生。比如《O Denny Boy》,这首旋律优美、动听,流传了上百年的爱尔兰民歌,很多学生第一次拿到谱子、看到这个歌名、浏览了歌词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这首歌想表达什么?它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表达的是家人之间还是恋人之间的情感”?往往这个时候你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你只需提醒他们去查资料,他们便能顺利的、准确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当他们查找后就会发现这首歌曲表现的是生死诀别,父子情深,父亲对即将远征上战场的儿子的依依不舍、期盼和祝福。语言虽然平时、质朴但饱含真情,让人心酸不已!
二、从歌谱的音乐要素中体验情感
(一)从速度快慢变化来体验情感
就声乐作品而言,有各个地方、不同国家各种语言的,可能你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这丝毫不妨碍你体验到它想表达的情感。比如《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春之声》、《紫罗兰》等等,你一听就能明显感觉它要表达的是一种愉快、高兴、喜悦、幸福的情感。又比如普契尼的咏叹调《挂满柔软幕帐》、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选曲《我感到》、捷克民歌《母亲教我的歌》就乐曲本身而言,你一听也能大致体验到这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