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初浅探讨.docVIP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初浅探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初浅探讨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初浅探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化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即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辨证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战场。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综合思维法、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初浅探讨。   一、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接近、相似和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中学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可比性,这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法“创造”了条件。   如在开展了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之后,结合以下信息源“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生成碱式碳酸铜(铜绿)。”可要求学生通过如下实验,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并回答问题:   (1)铜生锈所需要的条件实际上是铜与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所致;________________   (2)①广口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铜生锈时产生铜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4)铜和铁相比,________________更容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Cu2(OH)2CO3的组成元素可知: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相互作用外,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乙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说明是NaOH溶液在起作用,它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从而进一步证明在没有CO2的条件下,铜难以生锈,整个实验探究出了“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   再如,了解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简易装置,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设计的方案也很多。点评时,强调实验设计应本着安全、简单易操作、污染少等原则。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实验室中获得直接经验,逐渐积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灵活、迅速地产生多向思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既思前因,又想后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理论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应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适量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   例:有Na2CO3、NaCl、Na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如何鉴别?   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不同方案。由于学生已具有鉴别物质的方法,可以根据四种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方案。经过教师汇总,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散。   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有机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常见的酸和碱》一课题教学时,讲到浓H2SO4可用作干燥剂,通过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除去CO中的CO2,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气体从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