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本《坛经》介词“於”分类考察
敦煌本《坛经》介词“於”分类考察
摘 要: 本文在调查敦煌本《坛经》中介词“於”的基础上,从语法功能及意义、修饰语、句子类型、固定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介词“於”在敦煌本《坛经》中的分类情况,得出介词“於”的主要语法特点,以期为敦煌本《坛经》的介词研究提供可靠、扎实的基础实证材料。
关键词: 坛经 介词 於
中古时期是古代汉语介词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前期较为复杂的介词开始出现简化、规范的趋势,淘汰了一些意义作用重复的介词,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则保留了下来,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兴介词。对中古时期介词及介词结构的特点进行归纳阐释十分必要。中古时期的语料中,敦煌本《坛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语言学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敦煌本《坛经》中介词的整理和统计,发现介词“於”是语料中出现最多,用法最丰富的介词。??料中的介词“於”共出现了66例,本文拟从语法功能及意义、修饰语、句子类型、固定结构等方面,对介词“於”进行分类考察,从而归纳出语料中介词“於”的基本特征。
一、“於”的语法功能及意义
从介词后接的宾语类型来考察,“於”的语法功能及意义主要有:
(一)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处所
在敦煌本《坛经》中处所类介词共37例,含义发展充分。
1.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1)“於”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共23例,可译为“在”。例:
[1]惠能大師,於大梵寺講堂中,昇高座,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授無相戒。(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
[2]惠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二)
[3]念念時中,於一切法上無住。(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七)
[4]於一切境上不染,名為無念。(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七)
[5]惠能大師,於韶州城東三十五里曹溪山住。(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三九)
[6]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四二)
[7]大師先天元年於新州國恩寺造塔,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別。(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四八)
(2)“於”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共3例,可译为“在”。例:
[1]忽有一客買柴,遂令惠能送至於官店。(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二)
[2]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四二)
[3]悟此法,一念心開,出現於世。(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四二)
2.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
共7例,“於”所在的介宾结构均用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为“从”、“自”、“由”,例:
[1]有一童,於碓房邊過,唱誦此偈。(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八)
[2]世人離見,不起於念,若無有念,無念亦不立。(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七)
[3]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生念。(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七)
[4]今善知識,於自色身見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性上生。(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二十)
[5]譬如其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王於江海中,將身引此水。(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二八)
[6]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中,何不從於自心頓見真如本性。(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三十)
[7]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三一)
3.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
共4例,“於”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例:
[1]時有一行者,遂遣惠能於碓房,踏碓八余月。(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三)
[2]秀上座三更於南廊下中間壁上秉燭題作偈,人盡不知。(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組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