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2例临床分析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患者经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剂量多巴制剂(美多巴62.5mg,3次/d)对2例患者均有明显疗效。结论 DRD是一种较为罕见地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小剂量多巴制剂疗效显著,并需与其他肌张力障碍相鉴别。
关键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遗传运动障碍;多巴制剂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又称Segawa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少见的遗传运动障碍疾病[1]。小剂量多巴制剂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因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漏诊,误诊率极高,现将我科收治2例DRD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1 某女,11岁,因四肢僵硬,走路不稳6个月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四肢僵硬,走路不稳。表现为双下肢僵硬无力,逐步发展至双上肢,以下午和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伴四肢震颤。查体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杨增高,伴震颤,四肢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指鼻实验及跟膝胫实验不准,双足外翻,弓形足。Romber征阳性。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nified Parkinson diease rating scale,UPDRS)为20分,K- F环阴性。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正常。T3,T4,TSH均正常,ECG,EMG,TCD,头颅MRI未见异常。给予美多巴62.5mg,3次/d,4d后症状明显改善,UPFRS评分2分。
1.2病例2 男性患者,14岁,因四肢震颤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四肢震颤,伴僵硬感,行动迟缓,紧张活动及下午时加重,休息或晨起时好转。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出现行走困难,上肢精细动作不能。查体: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腱反射活跃,双侧指鼻实验,跟膝胫试验阳性,Romber征阳性,双侧病理征阴性。入院后UPDRS评分24分,K-F环阴性,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均正常。T3、T4、TSH正常,脑电图,头颅CT,MRI均未见异常。电生理检查示右尺神经,正中神经波幅低,入院后诊断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予以美多巴12.5mg口服,3次/d,3d后震颤明显减轻,行走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
2 讨论
DRD是1976年由Segawa等[2]最先报道,故又名Segawa病,是一种伴有明显昼间波动的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多巴反应性波动性肌张力障碍,少年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1988年美国学者Nygaard总结各类报道,发现小剂量多巴制剂对该类患者有明显疗效,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3]。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I(guanosine 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I,GCHI)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其缺乏导致多巴合成减少是DRD的主要病因,由于GCHI是四氢生物喋呤(tetraphy drobiopterin.BH4)合成的主要限速酶,而BH4是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须辅助因子参与他们的活性调节,因此GCHI的缺乏可引起喋呤代谢障碍,间接影响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导致此区多巴功能不足[4]。
DRD患者年龄多在1~12岁,少数成年期发病,个别可晚至60岁起病[5]。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2~4[6],临床表现以肌张力障碍为主,左侧肢体明显,可累及颈部头面部,伴有帕金森样表现。儿童首发症状为始自足部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步态异常,下肢僵硬,走路不稳,马蹄内翻足样改变,随病情发展,肌张力异常影响到其他肢体,甚至头面部及身体中抽,可出现斜颈,脊柱侧弯。智力一般不受影响。成年发病者可首发震颤,伴有帕金森样表现,症状多有晨轻暮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整个病程中均存在症状的左右不对称性,出现这种与年龄相关的病程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末端的羟化酶活性呈指数低点,以10岁前降至最明显,10~20岁呈中度减低,20~30岁轻度减低,自40岁后络氨酸羟化酶活性稳定,不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程一致。
本组2例患者均为散发,发病年龄相当,性别相当,2例均有症状的昼间波动,晨起或休息后减轻。下午或劳累时加重,2例均无阳性家族史。1例以四肢僵硬走路不稳为首发症状,1例以四肢震颤为首发症状,查体均有肢体震颤,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腱反射活跃,辅助检查血清铜和铜蓝蛋白均正常,2例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服用小剂量多巴制剂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该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多巴胺受体或多巴胺转运蛋白的研究方面。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无多巴胺转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