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物馆与收藏家和谐互动
博物馆与收藏家和谐互动
文物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老文明的载体。文物在经过千百年传承后,其归宿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类似于博物馆这样的国家收藏机构,第二个就是千千万万的民间收藏家,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公共收藏与民间收藏两大体系。虽然两者的社会角色不同,收藏宗旨和目标也各异,但两者之间天然就有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如果把博物馆比作收藏这座金字塔的塔尖的话,那么收藏家就是构成这座巨大体系的块块基石。两者之间只有和谐互动,才能不负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重任,并共同肩负起引导文化走向的职责。
博物馆的发展与收藏家的文化情缘
博物馆缘起于收藏
人们常说博物馆的起源最早是从收藏家开始的,这是因为博物馆的诞生本身就是以收藏活动作为基础的。作为近代意义上的艺术博物馆的最初典范,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始终是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收藏的代名词,即使是在1765 年它正式对外开放之后,亦是如此。现代博物馆的先驱,1683年成立并向公众开放的英国牛津大学城内的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它早期的藏品即来自于英国的一位律师兼业余收藏家阿什尔尔。即使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它的历史和一个收藏家的名字也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
文物传承中的民间收藏
中华文明在创造的同时注重继承,由此实现着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继往开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文物穿越时空,经历坎坷;时间的淘洗,人为的毁坏,多少人间瑰宝流失、损毁!现今存世的文物,能够历经劫难而独存,实属难得。然而,谁又知道,收藏家在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在上海博物馆(简称上博)收藏的文物中,如潘达于捐的大克鼎(图1),沈同樾捐的过云楼所藏书画,等等,其经历之曲折,遭遇之坎坷,藏家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皆斑斑可考。
以展示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陈列室的国之瑰宝——大克鼎为例,它是在上海博物馆成立前的1951年7月,由它的最后一位收藏主人潘达于无私捐赠给当时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此举震惊华夏,时任??央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特此颁发了褒奖状:“潘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此褒扬,此状。”和大克鼎一起捐赠的,是世人瞩目的大盂鼎。上海博物馆长期和捐赠者潘达于保持着亲友般的关系,逢年过节总要去探望她,日常的关心更是频繁,并为她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听说老人没有生活来源,上博四处奔走,为老人在文史馆谋得一份工作;看到老人的住房又小又闷,上博为她装了空调;一次,老人因病住院,上博立即让老人换到最好的外宾单间病房,并支付了医疗费;几年前,上博为老人在苏州市中心购置了一套三居室住房。老人过百岁生日,上博把它当作大事来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上海市委领导分别到老人家中看望了老人,上海博物馆特意为老人举办了隆重的百岁寿庆,在一系列庆祝活动中,大克鼎和大盂鼎的连袂展出无疑是献给老人的一份最为厚重的礼物,也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正是这种亲情关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与精神,使上海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们的不断的关爱,上博的藏品也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现在潘达于老人虽已离开人间,但我们会永远缅怀她的善举与善心。
民间收藏的文化启迪
文化需要传承,文明期待弘扬,无论是珍品瑰宝,还是稀世孤品,收藏——这一人类古老的文化活动,在当代社会正日益显出它的文化意义。哥德说过:“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这种幸福和快乐实际是贯彻于整个收藏的过程之中,收藏本身的乐趣赋予了藏家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收藏,不仅积淀了社会文明,还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旅美华人招思虹花费了大量时间,集自己的财力与智力,将散落在美国各地尤其是旧金山的中国文物进行收藏,并以捐赠的方式送回祖国。无偿捐赠并不是海外华人促成中国文物回归的唯一方式,他们的支持形式多样,有的运作资金使文物回流中国市场,有的设立基金襄助文物回流,有的华商通过企业征购文物使之回归祖国。海外流失文物“回家”凝聚了世界华人的多种智慧。
2000年菲律宾庄长江先生、庄良有女士代表庄氏家族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庄万里先生“两涂轩”珍藏的233件书画珍品,上海博物馆为此在馆内永久设置了“两涂轩”珍藏书画的专厅,并隆重举行了“菲律宾庄万里先生两涂轩珍藏书画精品展”的开幕仪式。在233件文物中,时代最早的画作《秋山萧寺图》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明清书画亦弥足珍贵。这是上博历史上海外华裔首次捐赠如此巨大数量的古代书画文物。这200多件历代书画墨迹被上海博物馆评价为“精品荟萃、价值连城”。为表彰庄氏家族挚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和支持中国文博事业的真诚精神,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