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育莫高窟大泉之水
养育莫高窟大泉之水
敦煌莫高窟以它无数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个甘肃省,却知道中国有个敦煌,敦煌有个莫高窟。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莫高窟为主要景点,加上阳关、玉门关、月牙泉等,都是人们去敦煌参观旅游的目的。
很少有人知道,莫高窟其实也是一块沙漠绿洲。它坐落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西面背靠终年流沙的鸣沙山,面对着的是岩石嶙峋的三危山,四周是茫茫戈壁,唯有这一条长约4.5公里、最宽处不足1里的沙漠绿洲,生长着高大的树木,还有草丛,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遥想在公元366年的一天,一位叫乐僔的和尚西游到了这个地方,他穿过沙漠之后,发现沙漠中难得的清凉之地,不免歇息一番。他坐在参天大树之下,听着流水潺潺,感觉舒心无比。恰逢雨后,只见对面的三危山上忽然出现了万道霞光,状若千佛奇景。乐僔和尚眼观此景,顿悟此处乃是一方圣地,仿佛是佛祖指引、显灵,他不走了,发下誓愿在这里开凿石窟,为佛塑造全身,一来弘扬佛法,二来在这里修习禅定。打从乐僔和尚开凿石窟起,历朝历代都在此处不断开凿石窟,一直到清代前期。
乐僔和尚看到的情景我有幸见过一次。1972年春,甘肃省革委会政治部落实政策小组在莫高窟住了76天,任务是把“文革”中下放到各地农村的研究人员一个个请回来重新工作,请回的有段文杰、贺世哲……“解放”了常书鸿夫妇,为他们平了反。5月末的一个下午,下了一场大雨,雨后天晴若洗,敦煌研究所的樊锦诗、马世长等同志邀请我们四个人上洞窟游览,他们说,在这样的季节,这种时间的雨后,三危山可能有奇特景观出现。大家一起上了洞窟,不久,我们站在宋代洞窟的栈道上,便目睹了罕见的美景。只见三危山映着斜阳,随着水气升腾,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绚丽霞光放射开来,仿佛一条条彩带蜿蜒升空,忽红忽黄,忽绿忽蓝,变幻万千,幻化出许多形象,太美了!这就是当年乐僔和尚所见的状若千佛吧!如此美景,久住莫高窟的人也难得遇上几次。
自1943年常书鸿来到这里成立了敦煌研究所以来,工作人??借小河之利,坚持植树,在这片小绿洲上种植了榆树、杨树、核桃树、沙枣、李广杏、梨等树木,成为一片繁茂的林区。这片树林犹如一道绿色的帷幕,为洞窟抵制枯风、流沙,抵挡烈日、强光,使得洞窟保持着一定温度和湿度,使得那大大小小的彩塑千佛、飞天和壁画,延续着艺术青春。
这条小河,不仅养育了莫高窟的植物,造就了一个小小的绿洲,而且是几十年来研究所几十口人的饮用水,这条小河功莫大焉!
这条河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它发源于莫高窟南30公里的祁连山麓中一个名叫大源的地方,一路涓涓流下,流到三危山与鸣沙山的峡谷前,汇入了一条小溪。大泉流下的水是甜的,三危山流出的水是苦涩的,是由于三危山多云母等矿,含有镁和一些微量元素融化在水中。这条河流到莫高窟,让树木、小草饮饱喝足,不多远便消失在沙漠中了。但这水太珍贵了,没有它,就没有莫高窟。想想千年来开凿石窟的工匠、在此修行的高僧大德,还有敦煌研究所的人们,都靠它生活。我们在这里工作时也同大家一样,喝过这带着苦味、咸味的水,虽不好喝,但可以维持生命的需要。
就在1973年夏初,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敦煌文物研究所(当时的名称)通过电话向甘肃省文化局(当时名称)报告,敦煌县的农民在大泉开荒种地,大量用大泉水,大批砍伐涵养水源的红柳,以致造成大泉水量减少,莫高窟部分树木枯死!
这是关乎保护莫高窟的大事!一旦水源被截断,小河断流,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甘肃省文化局领导对敦煌所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决定派人实地查看,而后与敦煌县协商解决。局里派副局长郑啟友和我前往,我们乘坐一辆北京吉普,即刻出发。我记不得具体的日期了,但记得正是沙枣花盛开的季节,由兰州到敦煌莫高窟,1000多公里,我们两天赶到。
郑局长和我都感到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二天清晨,便由敦煌研究所保护组组长李云鹤带我们前往大泉。
往大泉去是没有公路的,可以说是没路的,只能沿河而上。30公里,往返60公里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了。早上7时出发,我们沿着河流在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峡谷穿行,峡谷幽暗,深一脚浅一脚走了约10公里,看到由东南方流出了一条溪流汇入主河道。李云鹤说,这就是那条苦水,它一流入主河道,流到莫高窟的水就变苦了,如果只有这条苦水,莫高窟前的树就无法存活,人也不能饮用了。峡谷里长些杂草,还有一些不太高的红柳,光线不好,植物长得不太好。经过了三个多小时跋涉,10时许我们走出了峡谷,前面豁然开朗,原来阳光是那么灿烂,走不多时,一阵香气袭来,似乎是玫瑰的香味。紧赶几步,我们看到好大一片盛开的黄玫瑰,面积四五十平方米,这么大片的黄玫瑰,我从没有见过,花朵个头都有茶杯大小,金色夺目,花香四溢,李云鹤说,这就是真正的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