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docVIP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面对的职业危害,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讨出符合本院急诊科临床护士的防护措施。方法:结合急诊护士的工作环境, 工作特殊性,服务对象的复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护士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急诊护士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结论: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有的各种职业危害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严重影响护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要加强护士在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的意识,同时也希望社会上给予护理工作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3-02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急诊科护士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随着我国医疗紧急救援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使得急诊在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护士常受到职业危险因素的威胁[2] 。因此, 急诊护士应明确掌握工作中面临的危险因素, 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 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1 物理性因素   1.1.1 噪声危害:急诊科的声音嘈杂,这些噪音来自于各个方面如:患者及其家属的求救声、患者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家属的哭闹声、仪器工作时的轰隆声和发出的报警声、物品和机器移动的声音等。噪声强度在50 dB~60 dB即产生相当的干扰。研究显示[3],急诊科24小时所有测音点结果都超过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84%。临床护士每天要面对这些恶性噪音的干扰,对护士每天的工作都造成恶性的影响。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过久会出现耳鸣、头晕更有甚者会出现幻听、听力下降等症状。   1.1.2 劳动危害:遇到昏迷的患者急诊护士要充当劳力,帮忙搬运、抬运患者,而在搬运病人过程中,由于情况紧用力部位不正确,易造成各个部位肌肉和韧带损伤。并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长久站立甚至小跑的工作模式也容易致使护士皇上下肢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   1.1.3 锐器损伤:大多数来急诊的患者身上都带有至伤源如:刀片、残渣碎屑、剪刀等。急诊护士接触到的患者病种比较多,所以实施各种抢救的仪器也相对来说说比较全面,如各种注射器枕头和手术刀,因此很容易发生锐器伤害,其中以针刺伤为主。而又因为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更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再加上情况紧急,护士在处理这种应急事件时更不能处理好。所以发生受伤的几率很大。有研究显示,急诊护士针刺伤受伤率为90.3%[4]   1.2 放射性物质因素:   急诊护士避免不了的要护送危重患者做各种放射检查,护士每天要接触放射线。有资料表明[5]长时间接触放射线会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和血红蛋白异常含量的检出率相应增高,甚至致癌,对护士身心造成严重损害。紫外线:由于有些疾病的需要,经常会使用流动紫外线灯。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直视可造成眼部炎症,皮肤照射可产生水肿、皮炎、红斑,同时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0.3%时,会使人体中毒[6]   1.3 化学性因素   各种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对急诊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长期暴露在这些有害气体之中,会引起头痛、接触性皮炎、胸闷气短、咳嗽、支气管炎等现象。有调查报道,在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都含有环氧乙烷的成分,长期接触环氧乙烷的孕妇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中接触其危险性更大[7]。另外来急诊就医的患者有部分是因为误食一些化学药物如:农药,老鼠药等。急诊护士在在处理这些病人时需要为病人反复洗胃或者催吐,在这些繁琐的过程中很容易毒物污染。有些毒物是挥发性的,即使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做好了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也很容易误吸到这些挥发性强的毒物,在长期工作中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1.4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一般是指传染上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的传播途径是由呼吸系统及通过飞沫传播。护士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就及其容易被感染上,而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护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以早期的治疗跟不上,待护士发现时已经有了冥想的临床症状。为了及时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抢救,护士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致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使得急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有报道显示[8],一旦发生锐器伤或针刺伤,只需要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   1.5 社会因素   来急诊就医的患者多数起病紧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