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海归”中国拖拉机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老海归”中国拖拉机梦

一位“老海归”中国拖拉机梦   他今年89岁高龄,曾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辆手扶拖拉机。   他是一名“老海归”,20世纪五十年代,他在美国读完工程硕士,成为全美最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的一名设计工程师,后来又在德国奔驰公司工作。他满怀报国豪情,“借道”欧洲,穿越封锁,辗转千里回到祖国,心甘情愿地来到当时只有8万人口的小城洛阳工作。是怎样的动力和勇气,促使他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加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他又是如何和拖拉机结下不解之缘的……   留学美国,心系魂牵梦绕的祖国   1924年4月,刘寿荫出生于西安。   刘寿荫的父亲是一位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海归”,母亲则是赴日留学的知识分子。幼年的刘寿荫因父亲工作调动到了南京,并在这里度过了孩童时期的大部分时光。虽常年生活在南京,但儿时的刘寿荫经常听父亲讲他赴美留学后,为实现“开发中国大西北”而义无反顾回到中国,带领全家定居西安的故事……父亲的不凡经历,在刘寿荫心里深深扎根。   1948年,24岁的刘寿荫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父母的经历以及身体力行的治学态度,是刘寿荫兄妹最好的学习典范。对刘寿荫而言,出国留学没有太多的悬念。1948年底,大学毕业的刘寿荫选择了出国留学。刘寿荫清楚地记得,送父母去台湾后没几天,他就去了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上了两个学期之后,刘寿荫和父母失去了联系,再也无力承受高昂的学费。为了继续求学,刘寿荫选择了半工半读,但仍负担不起学费。后经多方联系,刘寿荫转到了有奖学金的奥立岗州立大学。该校了解到刘寿荫是斯坦福的高材生且成绩优良,愿意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   1951年,刘寿荫拿到该校科学硕士学位,时年27岁。   正当刘寿荫在大洋彼岸深造时,新中国成立。当时的美国与新中国水火不容,刘寿荫每天听到的都是负面报道,但他对祖国的眷恋和情怀却始终没变,并开始筹划回国事宜。但就在刘寿荫硕士毕业前一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作出一纸禁令:不许在美境内的中国科技人才回到“红色中国”。如违反将被判处监禁与罚款。   刘寿???只好继续在美国待下去。在威斯康辛、俄亥俄、伊利诺伊州之间,他开着二手雪佛兰轿车辗转奔波,寻找工作。折腾了许久,刘寿荫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柴油机公司做试验助理工程师。上班的同时,刘寿荫还在伊利诺伊大学上夜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但这份“为了上学而将就”的工作并不足以支撑刘寿荫的开销。无奈之下,他再次寻找工作。一天,刘寿荫意外收到一封来信。寄信单位是位于芝加哥大名鼎鼎的“万国拖拉机公司”,这个当时全美国最大的农业机械公司希望刘寿荫能去工作,这让刘寿荫看到了光明。   万国公司让他担任公司新产品部的设计工程师,负责图纸设计。万国公司的设计室里有8到9排工作位,根据设计师水平与担任的职务,由前向后一字排开,刚到公司的刘寿荫被安排在最后一排。一次,厂里的总设计师经过时,看到了他的图纸,当即赞赏这个设计不凡。就这样,刘寿荫从最后一排一跃提到了第三排。凭着才学,刘寿荫很快在公司站稳了脚跟。   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农业机械化狂潮,而拖拉机则是这一运动的主角,拖拉机销量直线上升,1951年,仅在美国就销售了80万台。拖拉机同时也引发了农业机械革命———拖拉机牵引犁耕地,带动了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和割草机等农业机械的问世和广泛应用。   刘寿荫经历着、关注着这场变革,脑海里浮现的是家乡“二牛抬杠”的原始景象。长久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干,生产工具只是简陋的铁锹、犁铧、锄头等。如果中国农民能用上拖拉机,那该多好……刘寿荫希望把学到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拖拉机知识奉献给国家,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呢?坐在工程师设计室里,这种念头常常搅得刘寿荫无法平静。   “借道”欧洲,巧妙周转终于回国   就在刘寿荫对祖国的思念与日俱增,为新中国效力的念头日益强烈时,1955年,美国移民局突然通知他可以回国了。这个消息让刘寿荫万分惊喜,他无暇思考美国政府“放行”的个中缘由,迫不及待地筹备回国事宜。当时,中美两国间没有空中航线,从美国到中国,必须坐船经日本中转。这时刘寿荫得到一个消息:华罗庚在回国经日本中转时遇到阻力,日本政府只承认当时的所谓国民党政府,当时华罗庚持的是旧护照,日方认为他应该去台湾。这让刘寿荫心里一沉:自己拿的也是旧护照,并且父母也已迁往台湾,如果从日本中转,几乎会“没有悬念”地被勒令去台湾。   刘寿荫思忖良久,一个“曲线回国”的想法浮现出来:绕道欧洲回国。   为了能够找到前往欧洲的理由,刘寿荫给西德奔驰公司寄去简历,希望到那里工作。很快,奔驰公司回信邀请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到位于西德斯图加特的重型和农用机械制造厂担任工程师,合同期暂定为1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