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织不尽土家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兰卡普织不尽土家情

西兰卡普织不尽土家情   五色衣服灿似霞,   武陵山下是人家。   土家女子多灵巧,   锦绣挑出七彩花。   ——诗赞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语,意为“土花铺盖”,是土家族的织锦,与云锦、蜀锦相比,显得朴实,它记录的是土家族的风俗和情感:孩子出生外婆送织锦,婴幼儿要盖织锦,女儿家自幼学习织锦并为自己织几床体面的嫁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年代,极为古老,而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正好填充了这个空白,成为土家族的“五彩活化石”。   捞车古村的刘氏姐妹   金秋十月,湘西的空气透着丝丝凉意,我们走进龙山县,踏上探寻西兰卡普的道路。站在高高的笔架山上,捞车古村一目了然,两条清澈的小河在捞车河相聚,“人”字形的风雨桥立在一片碎石的河滩上,河岸边的古树下散落着三个土家族村寨,犹如一幅远离尘嚣、古风盎然的山水画。   作为土家第一村,这里也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今天,这里30岁以上的土家女子依然会织花,村里足足有381位土家织锦艺人,她们从七八岁开始织花,就把自己的青春、对爱情的向往都编入五彩斑斓的织锦上。在她们中间,刘代娥是一位佼佼者。   因为是风景区,村落的道路都铺上细细的碎石子。刘代娥的家是很传统的一个土家小院,院子西面的一个吊脚楼是她的工作室。刘代娥正在木制织机上忙碌,见我们到来,忙站到门口迎接,正要迈入屋内,发现屋子里非常干净,刘代娥只穿了一双袜子,“要脱鞋吧?”尽管她笑着说不用,我们还是脱掉鞋子再进屋。织机放在墙边,上面的图案刚织了一小半,旁边的地板上,堆满已经织好的作品。   见到那一堆美丽的织锦,忍不住拿起来询问,她很有耐心地回答。“这是大刺花、这是杜鹃鸟……”墙上一幅《四十八勾》是她最得意的作品。“勾是代表一个民族和一个家族的团结。四十八勾里面有四组,分别代表天地、神灵、家人和新郎新娘,意思是祝福新郎新娘白头到老。”见我们看得高兴,她把自己当年的嫁妆也拿了出来,是一床被面,我们惊呼:“哇,这块织锦有多少年了。”她想了想,“我1981年结婚,大概七几年织的。”可织锦的色彩???旧斑斓,并未因为时光的变迁而褪色,连毛边都没有。“土家织锦非常结实,可以用几代人。”她向我们解释被面上的图案,是两只合拢的船,有成双成对的意思。   跟所有土家姑娘一样,她小小年纪就开始跟着奶奶学织锦,“当时人太小,坐在织机上踩都踩不到。”她说,“小时候只是觉得西兰卡普很好看,慢慢就喜欢上了,奶奶看我手巧,就把技艺毫无保留的传给我了。”那年,她才12岁。1978年,高中毕业后的她,留在家里,专业从事织锦,也教会了三妹刘代英,加上会织锦的大姐刘代玉,一起成为闻名湘鄂黔渝土家织锦刘氏三姐妹。   说起这些,她有点叹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土家织锦红火过一段时间。刘代娥和姐妹一起办了织锦厂,本寨的包括临近梁家寨、朱家寨、叶家寨的女人都过来领取材料回家加工,再由她们统一拿出去卖。那时候小壁挂、口袋都供不应求,领取织锦的工人达300多人。到2005年,只剩下几个人。那几年,织锦的价格也上不去,一幅20余天完成的作品,只能卖到几百元。   直到2006年,土家织锦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代娥也成为土家织锦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情况才逐渐得到好转。如今,龙山县有土家织锦作坊200余家,1500多人从事土家织锦,作品也延伸到围巾、挎包、装饰壁画、拖鞋等。   然而,商业化的土家织锦也越来越趋向于耗时短、做工简单的平纹织锦。“平纹主要是构图简单的人物风景图,一个熟练工一天就可以完成,做工简单,价格也便宜。”刘代娥说,“斜纹以传统图样为主,花色复杂,做工精细,织一匹至少半个月,价格也贵很多,但现在愿意做斜纹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不让斜纹织法失传,2010年,刘代娥在村里开办了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每年招收10余名徒弟免费传授技艺,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时候游客也会跟着刘代娥学上几招。   只是愿意学习织锦的年轻人依旧不多,传习所难以见到年轻人的踪迹。“学习织锦有点苦,年轻人没有恒心和耐心,收入也低,没有出门打工合算。很多曾经和我们一起学习织锦的人都已经不再继续织了。”尽管女儿向流琴已经接过母亲的线,但刘代娥依旧很焦虑。   土家女儿的打花铺盖   西兰卡普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坡脚、靛房,湖南省永顺县对山、双峰,以及湖北省来凤县河东,重庆市酉阳县也有少部分。可以说,酉水河流域就是土家织锦的原生地。在湖南龙山县,除却刘家三姐妹,还有叶菊秀、叶丽萍、黎成凤等工艺大师,湖北来凤县工艺大师较少,织锦艺人却更为集中,土家山寨织锦工艺有限公司、来凤满妹土家民间传统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土家织锦村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织锦艺人就超过500人。   土家俗语说“养女不织花,好比没养她。”因此,西兰卡普成为土家女儿的必修之课,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