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历史足迹电影史学家程季华一段往事.docVIP

走过历史足迹电影史学家程季华一段往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过历史足迹电影史学家程季华一段往事

走过历史足迹电影史学家程季华一段往事   那还是在前几年,一次我在与程季华老师就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些学术内容进行交谈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有几桩未了的心愿,其中一桩就是:“写关于陈然的回忆录。”我当时一下还没反应过来,随后赶紧问:陈然?烈士陈然,小说《红岩》里那位成岗的原型吗?他说:“是的,我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下面又谈起其他事情。虽然这个话题没有深入下去,但我知道长期以来,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大多数人还只是隐隐听闻过。   数年后的2012年,为了纪念《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50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为程季华编辑出版《程季华自选集》。当我再见到程老师时,他拿出了自己一直珍藏着的湖北宜昌抗战剧团纪念册,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虽经七十余载岁月而大多已泛黄发脆,然而一幅幅相片、剧照,还有剧团成立简章、说明书、入场券,乃至往来信件、公函、活动签名等等,仍似在以无言的方式诉说着这个在抗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艺术团体的往事,以及包括程季华和陈然等一群爱国进步青年所走过的历史足迹。   剧团里的两位英俊少年   程季华,1921年出生于湖北沙市,少年时在一家首饰店当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积极追求进步的他参加了宜昌抗战剧团,并在16岁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程季华自觉的与团里其他党员同志一起,在日常的工作中引导大家追求进步。   陈然,原名陈崇德,祖籍河北香河,童年时一家人曾居住在北京,后全家移居上海等地。抗战初期陈然随二姐陈佩玮辗转来到宜昌抗战剧团,是时年仅14岁。由此,两位少年在剧团相遇,都被指派担任演员,是剧团里公认的英俊少年。很快,程季华和陈然也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与抗战时期所有的抗战剧团一样,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演出宣传抗战的话剧,同时也配合着当时的形势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5月21日,剧团在宜昌演出了立团后的第一部话剧《突击》,7月7日又演出话剧《中华民族的子孙》,这时的两人还都在台上跑龙套;到1939年5月22日演出吴祖光编剧的《凤凰城》时,程季华和陈然开始进入角色,两人以AB制的方式轮流上台,扮演男主角苗可秀的弟弟苗可英。到1940年,剧团再排演曹禺先生的话剧《日出》,只是公演前,国民党审查当局认为“日出”这个词有宣传共产党之嫌,竟强令剧团将剧名改成了《陈白露》。在这出戏里,程季华扮演了男主人公之一的方达生,陈然扮演茶房小顺子,两人都把各自的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历来剧团的工作多绪而复杂,又是在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对于一个主要肩负着抗日宣传任务的团体来说,每个成员的工作更会是多样性的。在团里,陈然的身体最结实,也最具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除演出外,他负责管理的道具最多。在演出过程中幕间换景或幕间休息的时候,陈然会常常主动地站出来走到台上去以说、唱的方式宣传、演讲,动员百姓们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激发了观众的抗战热情。   说起来,陈然颇具表演艺术的天赋,但他并不打算将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那时他希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离开剧团去战场上与鬼子真刀真枪的干一家伙。还在芜湖时,14岁的他就曾瞒着家人去报考炮兵部队,对方看他还是个孩子,不同意,他只好悻悻的回家。在他的挎包里,常装着《夏伯阳》与《西行漫记》这样的书籍。每当大家在一起议论今后的方向与个人志向时,他都会说:“我要做夏伯阳!”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政治上追求进步的陈然常与程季华在一起交流对时局的看法与心得,陈然内心里的愿望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对延安,对共产党的向往,当一名红军战士。为此,他把漂亮的分头剃掉,留起了光头。大家跟他开玩笑,叫他“和尚”或“陈和尚”。   不久,剧团的建制改编成为党领导的移动演剧一队。党组织在党员和进步同志当中征求意见,计划把剧团拉到解放区,拉到敌后根据地去。这让程季华和陈然异常兴奋,但可惜的是由于剧团有好几十号人,再加上行李与道具,目标太大无法做到隐蔽行动,反而容易出危险。计划取消后,陈然失望得很,程季华安慰他,以后还会有机会的。果然,不久后,上级组织计划先介绍他通过交通分界线先一步去解放区,但中间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负责来接他的那位交通员没有按计划好的时间与地点前来接人。由于在约定的地点不能久留,陈然只好再路途辗转的回到剧团来,这是陈然最遗憾的一件事情。   “胜利后我带你们去北京玩”   1939年,应当地一个做救济组织的求助,陈然、程季华和另外三位同志,被剧团党组织派去担任运送难童的工作。这一次,他们担负的工作是把鄂西战区里那些因战火离乱而失去了父母、家庭的孩子们收留下来,再把这些难童送到宜昌;之后,难童们会被从宜昌再转送至重庆。   当时的环境非常险恶,日军正加紧向鄂西一带的疯狂攻势。有时陈然、程季华他们的转接地点就紧靠着前线,甚至战场,几乎每天都会遇上日军飞机的空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