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发展历程及成就
简析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发展历程及成就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北京市河道治理的发展历程,北京河道治理3阶段的特点及取得的成就,针对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生态治河在北京的应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 生态治河 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城市河道治理3阶段
我国城市河道的治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初级开发与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防洪排涝与工程治河阶段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阶段[1]。初期阶段主要以供水、航运、防洪登基础工程建设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以利用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排涝、控制污染和改善水质的河道治理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将生态治河理念引入河道综合治理中。
北京市属海河流域,包括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北运河、蓟运河五大水系,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km2以上的河流多达425条,河道治理的发展过程也基本符合我国城市河道治理的3阶段。
2 北京河道治理前两个阶段的特点
2.1 初级开发与治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北京地区在河道上修建了大量水库,如位于潮白河的密云水库于1958年9月始建、1960年9月完工;位于永定河的官厅水库,1951年10月始建,1954年5月建成;位于潮白河支流怀河上且以京密引水渠与密云水库相连的怀柔水库1958年3月始建,当年7月建成;位于蓟运河支流河的海子水库,初建于1959年, 1960年10月建成,1968年和1974年进行了续建和扩建等。
众多水库解决了当时的农业灌溉问题,并且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如密云水库建成后,从根本上消除了潮白河的水害,使其下游600多万亩良田免遭水灾,400万亩旱地变成水浇田,新辟河滩荒地100万亩;官厅水库建成之后,完全改变了永定河原先河水“暴涨暴落、多泥沙、善淤决、好迁徙”的水文特征,中、下游也再不受永定河泛滥之苦,而且成了北京城市水源的重要供应地;怀柔水库的修建对怀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对潮白河可起到了削洪错峰作用。
2.2 防洪排涝与工程治河阶段
???20世纪80年代全国进入工程治河阶段,北京也在这段时间内大量修建防洪堤,这些措施一方面发挥了其安全功能,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很多城市河道都采用了矩形断面形式,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断面形式,河道与建筑物同化,造成了水岸景观千篇一律,硬质的河道护底阻断了河道与土壤之间的自然呼吸,水生植物无法继续生存,水体无法自净,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这段时期我国工业高速发展,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河内;北京市人口剧增,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急剧增加。尽管我国已启动了控制污染的工程措施,但因当时截污措施不普及,污染源的剧增使曾经清澈的河水很多都成为了臭水沟。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的清河流经朝阳、昌平两区,在顺义区汇入温榆河,这条曾经清流潺潺的河流已经变成了污浊不堪的城市排水河道。而在下游,温榆-北运河接纳了众多来自北京城市的污水。清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支流在接纳了北京城90%的污水以后,全部排入北运河,使这条昔日北京日常物资供给的生命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排污沟。
3 生态治河理念的引入应用及发展
3.1 国际上河道生态治理的历史过程
我国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期却忽略了河道截污的同时,国外诸多国家已提出了生态治河理念并将生态治河理念付诸实施。
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就提出了近自然河道治理的概念指出河道的治理要符合植物和水生生物生长的原则,60年代中后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30年里,德国耗资数百亿美元实现莱茵河的还清工程。
美国:1948年颁布《水污染控制法》;基于水污染的日益严重,美国成立了EPA并于1977年颁布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的修正案;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资源质量监测研究委员会提出,水资源的质量必须与其用途相联系,不仅要考虑化学指标,更要考虑生态指标、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及完整性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开始了更为广泛的河流生态恢复活动,将城市河流作为公众舒适性的一部分,并在开展河流管理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2]。
澳大利亚:根据1986年全国河流生境条件的调查及1988年维多利亚内陆河道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河流环境退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河流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河流生态恢复和修复成为1996年—1999年澳大利亚河流保护和管理的重点,并于1999年出版了澳洲河流恢复导则 [3]。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河流管理政策发生巨变,河流提供的环境完整性及舒适性逐渐成为日本河道治理和管理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型会议会务工作流程清单(培训讲学版).docx VIP
- 零碳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docx
- DB35∕T 836-2015 学生服装标准规范.docx VIP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pptx VIP
- 明配管支吊架的计算表.xls VIP
- 活动一《塑料制品大点兵》课件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