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大逗相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博士“大逗相声”

清华博士“大逗相声”   在北京鼓楼旁边的明阁茶楼里,每到周六下午,都有一群相声演员在此表演。这支新兴的相声团队叫“大逗”,相声的特色就是北京孩子、北京味儿。之所以称之为“孩子”,是因为好多演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李寅飞和他的搭档叶蓬是压轴演员,李寅飞还是“大逗”的班头,其他演员都是他请来的。   从小痴迷相声   李寅飞是清华大学2005级本科生、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当初,他考进清华大学,因其是曲艺特长生,还加了分。上高三时,老师给大家发特长生申请表,班里拉小提琴的、练书法的都领这个表。李寅飞跟老师说也给我一张表吧。有同学惊诧地问:“你报什么特长?”他咧嘴一乐:“曲艺。”   相声,是李寅飞儿时就开始痴迷的爱好。这个圈子讲究师门和辈分。有趣的是,领李寅飞入门的“师傅”却是磁带。因为姑父在曲协工作,所以,他家里有各式各样的相声磁带。从小,李寅飞就喜欢独自躲在房间里一遍遍地听相声段子,“每个包袱我都能背了,但还是爱听”,“尤其是侯宝林、马三立说的相声,我特别喜欢,抄了词背下来就能说。小时候,我字还不会写几个,都是标拼音。我会的第一段相声是《报菜名》,那时我不会气口儿,但背得滚瓜烂熟,后来想改也改不过来了”。   特长审查考试时,参加考试的有20多人。经过初试、复试,最后只有李寅飞拔得头筹,获得60分加分。就这样,他成为当年清华大学全国唯一一名被录取的曲艺特长生。   不过爱好归爱好,李寅飞学习也不含糊。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在数学特长班一直念到高中三年级,“玩竞赛”出身,还拿过北京赛区二等奖。对于网上有人说他“傍着相声进清华”,李寅飞并不很认同,他说如果没有享受相声特长的政策照顾,自己也能考上清华。   上清华大学的同时还能说相声,这对李寅飞来说确实是一件挺扬眉吐气的事。李寅飞的父母都是医生,最初,他们反对儿子说相声。直到儿子进入清华大学,父母的态度才有了些许改变。   创建“大逗相声”   为了更好地学习相声,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上大二那年,李寅飞到德云社学艺。后来,他开始读研究生,德云社演员全部实行签约制,李寅飞只得离开了这个舞台。   2012年4月,李寅飞和两位朋友一同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相声团体——“大逗相声”。团体以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为主体。“现在,北京的相声团体太多,竞争太激烈,那么多上过春晚的演员都在挑班干园子,你拿什么跟人家拼呀?”于是,他们将“大逗”的风格定位于北京孩子、北京味儿!   “大逗”和其他相声团体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由一群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组成,好多演员都是在校大学生,而且专职的相声演员少。李寅飞的搭档叶蓬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名飞机修理师。   因为学生居多,所以也好管理。每周六下午,这群相声演员就在鼓楼旁边的明阁茶楼等地表演。“周六下午的一场演出有费用,晚上的一场是免费演出。但是,演员们都没有怨言。” 李寅飞说。   上午9点多,您睡个好觉起床;10点半从家里出来,坐个车到鼓楼,好吃的多了去了,什么爆肚、炒肝、烤肉;下午1点钟,您遛个弯儿到剧场坐下,喝杯茶水歇歇腿儿,听段相声叫个好儿;散场时不到4点,太阳还没落山,后海您划个船;五点多,您湖边吃个饭;太阳落山了,不远处的姑娘也许就在跟您招手……   这既是李寅飞讲的一个段子,也是他眼中纯正的京味儿生活,无关摩天大楼,无关车水马龙,也无关灯红酒绿。在“大逗”的舞台上,他希望呈现给大家北京孩子心中的北京以及他们对这个城市从小浸淫的热爱。   然而,“大逗”的运营并不顺利。李寅飞说:“对于一个刚成立的新剧团来说,每前进一步都有坎儿要迈。当时,我们和“嘻哈包袱铺”在同一个场。眼看着我们这场人很少,下一场却呼啦呼啦地进人,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尽管前几个月“大逗”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有时除去场地租金等费用还小赔,但李寅飞看得很开。他说自己最初就想到过要面对这样的困难,入不敷出的开销只能自己想办法,剧团里的成员演出还是要支付演出费的。   苦闷时,李寅飞会听比较温婉的鼓曲,写写字,练练弦。他说,相声给自己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乐观的心态。老一辈相声演员没有房住就说《夸住宅》,吃不上饭就说《报菜名》,“他们在那样的状态下创造出百年经典,我有什么过不去的!”   其实,李寅飞更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创作。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要写出一个新段子,往往是先想个题目挂到节目单上,然后写内容。没灵感怎么办?“硬着头皮也得写出来”。   一个前途光明的清华博士,干吗非要让自己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小伙子的回答很干脆:“我干这个前途也挺光明的。”他沉了沉又说:“‘大逗相声’寄托了我的很多希望。就像这个名字,取相声‘逗你玩’的本意,又取‘大豆’的谐音,既有营养又朴实,接地气。”   长期以来,李寅飞都希望人们再提起相声时,不是因为工作压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