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马铃薯小弟.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走寻常路马铃薯小弟

不走寻常路马铃薯小弟   马铃薯是人类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以及水稻,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中国人一般习惯叫他土豆,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马铃薯起源于哪里呢?在它风靡全球的道路上,又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呢?   (配马铃薯大图)   薯小弟在南美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有个著名的高海拔湖泊――的的喀喀湖,它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那里就是马铃薯的故乡。   距今7000多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从东部迁徙到的的喀喀湖附近。他们来自亚马孙河沿岸的森林。尽管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食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风险,森林中随处可见大型野兽、致命毒蛇以及各种有毒的昆虫,这些因素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印第安人无法长时间生活在森林或森林的边缘,所以他们需要到一个比较开阔的草原去生活。但是,在的的喀喀湖,印第安人的传统食物木薯不能良好的生长,玉米也很难正常的结食。饥饿迫使他们寻找新的食物。这时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这种作物长在地下,正是马铃薯的块茎。(小贴士:马铃薯是块茎类植物,埋在地下的块茎部分膨大,并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大量的营养和能源)这个新发现,挽救了饥寒交迫的印第安人,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野生马铃薯块茎内含有大量的龙葵碱,对人和动物都有毒。早期食用野生马铃薯的印第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尽管如此,马铃薯与印第安人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小贴士:   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马铃薯被形容成是上天赐给高海拔山区居住的印第安人的礼物:高地部落的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打败,为了灭绝高地印第安人,入侵者采用的办法就是把食物及种子抢走。高地居民没有了食物,就像上天祈祷,上天怜悯于他们,给了他们一袋种子。高地印第安人将种子种上之后,迅速开出了美丽的花,不料入侵者以为他们种了食物,就要再次入侵,结果走近一看,发现山民种的居然是花,于是一边嘲笑着山民一边离开了。困惑的山民再次向上天祷告,希望得到食物,上天告诉他们食物就在地下。当山民把地刨开的时候,看到了马铃薯,山民们吃下这些马铃薯,从而存活了下来。   距今5000年左右的时候,印第安人在无意中发现了马铃薯的生长秘密,这就是马铃薯所属的块根茎类食物共有的特殊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也就是说,马铃薯的繁殖并不是靠种子,而是靠自身的块茎。把带有芽眼的块茎埋入土中,就可以长出新的植株了。这也就是将野生的马铃薯驯化为栽培型马铃薯的过程。选择性的栽培,不仅使得野生马铃薯得以被驯化,还成就了更大更好更美味的栽培型马铃薯。(配种植截图)   小贴士   在自然界里,马铃薯的繁衍代表了最为主要的两种繁衍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靠块茎来传宗接代,是典型的无性繁衍。而靠开花结果孕育出种子来进行生命的轮回,才是有性繁衍的流程。事实上,马铃薯也有实生种子,可几乎没有马铃薯种植者会在田里直接播种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尝试用种子播种的人们发现,这样的土豆不但产量低,更意外的是,同一拨种子种下去,长出来的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没有任何一粒种子能够完全代表自己母亲的性状。尽管同是一个娘胎里结出来的种子,可每一粒表现的却都是不同的特质。(配奇奇怪怪土豆图,网速不给力,无法截视频,先用一张代替)   很多年前,很多马铃薯育种专家都做过同样的一项工作,就是用马铃薯自交,得到实生种子,从里面选好的材料,然后再自交。自交,就是通过自花授粉来一次次的近亲繁殖,大多数作物的育种都会经过这样的过程。人们当然也期望能够通过连续的自交,得到一个纯合的马铃薯系。但是,这条路却至今也没能走通。   不过,西方有一句古谚:“上帝关上一道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在生产中,当真正的种子无能为力的时候,块茎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块茎是茎的变态,其上有一些芽眼,当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些芽眼就会萌发。而且繁殖力特别旺盛。块茎所代表的无性繁殖就等同于在一个母体的基础上,进行完完全全的复制。一生十,十生百,一个土豆甚至一个芽眼就可以把一个品种的特性原封不动的一代代传承下去。   栽培和选择的成功,使得印第安人在食用方法上变得多样化,人们可以更好的享受马铃薯的美味。在印第安人的聚餐中,他们会把马铃薯像肉一样去堆在火堆旁去烘烤,或埋在热灰中去加热,然后剥去薯皮,享受甘甜松软的滋味。这或许是当时印第安人劳累一天后的莫大享受,与此同时,印第安人对马铃薯的加工也开始了最初的尝试。与种子类食物相比,块根茎类的马铃薯水分较大,不易保存。印第安人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尝试,在大约1100年前,他们成功的创造出了一种复杂的创造薯干的技术:先把收获来的土豆放到雪地里冻五天,使土豆内的水分膨胀,马铃薯变脆。雪地里冻五天之后,再放入水里泡一个月,让马铃薯内的有毒和异味的成分溶解至水里。经过冻泡的马铃薯再晒干,晒干以后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