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文化与老字号兴起和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宫廷文化与老字号兴起和演变

清朝宫廷文化与老字号兴起和演变   内容摘要:从清朝老字号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许多老字号的命名、兴起和变革与清朝宫廷文化密不可分。御赐名句、名联、匾额等是老字号命名的来源之一;老字号的兴盛与清朝包括宫廷在内的重要政治人物或朝廷制度等政治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字号的衰落、变革更与清政府的衰亡和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密不可分。可见,清朝宫廷文化对商业消费导向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清朝 宫廷 老字号   引言   老字号是中国人自主创造、历史悠久和世代传承的商业店铺、企业及其品牌,是市场发达、商业分工细化和商品种类繁多的必然产物,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据史料记载,清朝是老字号兴起数量较多的时期,几乎占据现存且有史可考的老字号数量一半,老字号的规模空前繁盛,发展轨迹也颇具特点。“历代宫廷与庞大贵族官僚群体的物质需求和物质欲望,直接引导京城的商业趋向,刺激京城的商业发展”(段炳仁、王红,2006)。从老字号的命名、兴起和变革历史等可以看出,皇亲国戚的莅临、题词、赐匾、御用、御封、御方、御厨甚至传说等事关宫廷的文化行为对老字号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老字号文化的独有韵味。   老字号的命名   我国老字号的命名形式主要是基于创办者的姓名、姓氏、乳名或外号,或者基于祈福、心愿和明志之意。但从许多清朝时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老字号名称中可以看出,与皇帝有关的赐句、赐联、赐匾、传说典故或经营特点等也是老字号命名的几个主要来源,体现了清朝宫廷文化对商业消费导向的有力推动和对商业文化的重要影响。   比如京城有名的老字号饭馆“都一处”,原名为“李记”饭馆,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其得名非常富有戏剧性。据说清乾隆十七年(1752)旧历年三十晚,京城家家户户都在家守岁吃年夜饭,街道冷清,店铺鲜有开张,唯有一家山西人开的小餐馆“李记”还在开门迎客。当时“李记”这种本小利薄的饭馆要想与大酒店竞争,就得早开门晚关门,勤快为商。入夜来了三位客官,一主两仆,??酒菜和店家的热情招待非常赞赏。那个貌似主人的客官说京城只知晓碎葫芦、致美斋等饭馆,却不知竟有这一间店,便询问酒店字号是什么,伙计回答说小店没有字号。客官便感慨到:“此刻还不关门的酒店,恐怕京都只独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没过几日,皇宫派人送来一块乾隆皇帝题写的“都一处”牌匾,木质黑漆,金字闪闪,牌匾似虎头又似蝙蝠。原来除夕莅临“李记”的竟然是乾隆皇帝。此后,“都一处”的字号便叫响起来,门庭若市,生意倍增。“都一处”的这一虎头黑匾至今仍高悬店中。   再如北京知名饭庄“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砂锅居”的兴起与定亲王密不可分。据悉,当时清廷恪守祖制,实行朝祭、夕祭、日祭和月祭等祭祖祀天活动。祭祀时都用大的砂锅煮白肉,行完礼后,大家一起分享祭肉。定亲王府的更夫们每次把得到的祭肉拿出王府卖以换些钱,后干脆和王府的厨师们在王府的更房墙外盖房开店。王府外是西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再加上仿照王府菜肴,美味新奇又有特色,生意便越做越好。可谓“名振京都三百载”。“砂锅居”曾日烹一猪,常常未到中午便售罄。   老字号的兴盛   老字号多历经百年兴盛不衰,究其原因离不开严格的铺规店规、勇于创新和刻苦钻研而出的独门手艺和具有开创性的生产方式或产品,并能坚守品质和保证信誉。但老字号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必然深受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其兴衰沉浮与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业鼎盛时期老字号往往较为繁盛,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老字号就会随之衰退甚至消亡。从清朝老字号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个别政治人物对老字号的兴盛也颇具影响。   创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陈李济”,迄今已有41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中历史最为悠久。将“陈李济”的发展推向鼎盛的原因与同治皇帝密不可分。据悉当年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服用了“陈李济”生产的“追风苏合丸”后药到病除。同治大悦,便赐“陈李济”以“杏和堂”三个字作为封号,慈禧太后还钦点“陈李济”的“百年陈皮”作为贡品。从此,“陈李济”名声大噪,可谓“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   再如创办于清康熙八年(1669)的知名中药店北京“同仁堂”,其兴盛与其担任承办官药的皇差息息相关。创办者乐显扬,祖辈为世代铃医。后传至第四代子孙乐显扬一代,终于获任清朝皇室太医院吏目一职,结束了乐氏祖辈走街串巷的生涯。期间,乐显扬收集了大量宫廷秘方、古方和民间祖传秘方等,为“同仁堂”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雍正元年(1723),“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历经八代皇帝,达188年之久。   还有始创于清咸丰八年(1858)的天津“狗不理”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